山西频道(美摄视界),VV,鹳雀楼登高记:十四人同赏千古楼,一曲绝唱抒心怀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鹳雀楼登高记:十四人同赏千古楼,一曲绝唱抒心怀

2025-10-24 阅读 5021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重阳佳节将至,10月23日的风里已裹着几分秋的清冽与暖。我们十四人——九位女士带着温婉的笑意,五位先生透着沉稳的气度——刚结束运城市老年人庆重阳优秀文体节目展示交流活动的热闹,便驱车赶往永济市,赴一场与鹳雀楼的千年之约。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车还未停稳,远远望见那座矗立在黄河之畔的楼宇,飞檐翘角如振翅欲飞的鹳雀,朱红与金黄交织的色彩在秋日晴空下格外夺目。“是鹳雀楼!”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话音未落,队伍里便有人轻声念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念诵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瞬间激起千层浪,九位姐妹你一言我一语,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上学时背这首诗,只觉得字里行间都是壮阔,今日真要见着实景了!”身旁的兄长也点头附和:“王之涣这两句,把黄河的奔涌、夕阳的苍茫写活了,千年过去,还是这么有力量。”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到了景区门口,我们这队“银发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大部分人凭年龄享了免票福利,唯有两位朋友笑着去购票。刚踏入大门,一面鲜红的国旗图案立在路旁,风吹过,仿佛能听见五星的回响。几位姐妹忽然放慢脚步,轻声哼起《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的旋律起初还轻柔,渐渐便响亮起来。路过的游人被这歌声感染,有的跟着打节拍,有的加入合唱,有人举起手机拍下这一幕,指尖在抖音屏幕上轻点,要把这份滚烫的爱国情怀分享给更多人。那一刻,歌声、笑声、快门声交织在一起,秋阳下的鹳雀楼,仿佛也因这份热闹多了几分温情。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终于走近鹳雀楼,才真正体会到它的恢弘。这座重建的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总高73.9米,外观是唐代特有的三层四檐,飞檐上的瑞兽雕刻细致入微,唐代彩画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红的似火,金的如霞,每一笔都透着盛唐的气象;可谁能想到,内部竟藏着九层空间,现代技术与唐代艺术在这里完美融合,是国内唯一复原的唐代风格高楼。“这设计太妙了!”一位女士手轻触栏杆上的花纹,“既没丢了古人的雅致,又方便我们这些老人登楼,贴心!”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我们沿着台阶缓缓向上,每层的展览都让大家挪不开脚步。有的展厅陈列着唐代的陶瓷器,青釉白瓷上的纹路诉说着千年往事;有的挂着历代文人题咏鹳雀楼的诗作,笔墨间满是对这座楼的偏爱;还有的用光影技术重现了王之涣作诗时的场景,昏黄的灯光下,仿佛能看见诗人凭栏远眺的身影。九位女士凑在展柜前,轻声讨论着诗句里的意境,五位先生则对着唐代建筑模型细细研究,时不时交流几句:“你看这斗拱的结构,古人的智慧真让人佩服。”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越往上走,风里的黄河气息越浓。终于登上顶层时,所有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眼前,远处的黄河像一条黄色的绸带,从远方蜿蜒而来,奔流向海,中条山在远处连绵起伏,云雾在山间轻轻缠绕,真应了“宛若仙台楼阁”的形容;晴日下的鹳雀楼,砖瓦闪耀着岁月的光辉,每一片瓦都像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快瞧!那就是黄河!”一位游人指着远方,声音里满是惊喜。这时,不知是谁先开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紧接着,十四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齐声诵读起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声音在顶层回荡,越过黄河,飘向远方。那一刻,对王之涣的敬佩从每个人心底油然而生——他不过是登了一次楼,却把山河的壮阔、登高的哲理写进了千古绝唱,让我们这些千年后的人,仍能借着这二十个字,感受到同样的震撼。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顶层西边处,立着王之涣的铜像:他一手握着毛笔,一手拿着宣纸,眉头微蹙,仿佛正思索着下一句诗。大家纷纷围过去,笑着合影留念。“沾沾诗人的文化韵味,说不定以后我也能写两句小诗呢!”一位女士笑着拢了拢头发,镜头定格下她眼角的笑意。其他人也争相上前,有的模仿诗人握笔的姿势,有的对着铜像轻声说:“王先生,我们来看你的楼了!”阳光下,铜像的轮廓格外清晰,仿佛诗人真的在与我们一同眺望黄河。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待我们恋恋不舍地走下鹳雀楼,夕阳已经西斜,把黄河染成了金色。返程的车里,欢声笑语从没停过。“今天这趟值了!”一位兄长靠在椅背上,语气里满是满足,“不仅见了鹳雀楼的真面目,还和大家一起读了诗,心里敞亮极了!”“是啊是啊,”一位女士接过话头,“不如我们来韵诗唱歌吧?”这话刚落,便有人自告奋勇:“我来读首伟人的诗词!”接着,《沁园春·雪》的豪迈词句在车厢里响起;随后,有人唱起了《一壶老酒》,大家跟着一起合唱,歌声飘出车窗,与路边的秋景相映成趣。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车在公路上前行,鹳雀楼渐渐远去,可那份登楼时的激动与感慨,却深深留在了每个人心里。这趟鹳雀楼之旅,不仅是赏景,更是一场与千年文化的对话——王之涣的诗,唐代的楼,黄河的水,还有十四人一同诵读的声音,都成了这个秋日里最珍贵的回忆。登高远眺时的心旷神怡,诵读诗句时的心灵升华,让我们这些老人重新认识了世界的辽阔,也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厚重。或许,这就是鹳雀楼的魅力——它不仅是一座楼,更是一个载体,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借着它,触摸到盛唐的月光,听见诗人的吟哦。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1320
3
0
4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山西频道(美摄视界)

我负责拍摄 你负责欣赏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