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VV,《致大海》 作者 舒婷

底蕴

《致大海》 作者 舒婷

2021-12-13 阅读 4995
底蕴
《致大海》-未知
00:00
03:22
《致大海》
作者 舒 婷
诵读 底 蕴
图片 网 络
底蕴
《致大海》是1973年的诗歌,作者是中国现当代女诗人舒婷。诗中阐述的主旨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诗人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诗人自己的心。
底蕴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底蕴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底蕴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底蕴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
送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底蕴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底蕴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底蕴
作品赏析
在舒婷的《致大海》中,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
诗人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多次排比和反复,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大海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则暗喻了生活就像大海一样变幻莫测,波涛汹涌。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把黑暗放下就是光明,把损失放下就是收获。面对现实生活,诗人希望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的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诗人有勇气直面痛苦,有信念解决困难,有梦想塑造未来。人们在生活中,要有思想和品格,要有头脑和智慧——在面对坎坷的时候,首先要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去承担它随之带来的痛苦,其次要有决心、毅力和智慧去化解困难。最后,要有一颗自由的心来储藏回忆,感恩这一切的磨难给人们带来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灵魂,以及经历坎坷后的从容气质。
这首诗,澎湃的感情化作诗意,理智的思考蕴藉其中。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加上流畅的情感述说,使其达到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底蕴
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原名龚佩瑜,后改名龚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作家,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历任福建省文联、作协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八届主席团委员;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代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福建省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
1969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插队到闽西山区,并在知青生活中开始了诗歌创作。1979年4月,诗歌《致橡树》在《诗刊》在第4期上发表;6月,在《诗刊》第7期上发表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这也是一切》;8月,发表诗歌《双桅船》。1981年4月,发表诗歌《惠安女子》;6月,发表诗歌《神女峰》。1982年2月,发表诗歌《会唱歌的鸢尾花》。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8月,出版散文集《心烟》。1994年11月,出版诗集《舒婷的诗》。1998年5月,出版散文集《露珠里的“诗想”》。2006年8月20日,当选为厦门市文联主席。2007年10月,出版散文集《真水无香》。2013年4月28日,连任厦门市文联主席。2015年11月,再版散文集《自在人生浅淡写》。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9年10月20日,再次连任厦门市文联主席。
中文名 龚舒婷
别名 龚佩瑜(原名)、舒婷(笔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龙海市石码镇
底蕴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1994
10
0
1397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底蕴

Ta好像忘记签名了...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