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4905374,VV,笔墨丹心:走进书法家徐朝江的翰墨世界
笔墨丹心:走进书法家徐朝江的翰墨世界
2025-08-18
阅读 952
984905374
《书法家徐朝江联系16558587788☎️ 收藏热线》
在墨香氤氲的书法艺术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以执着的坚守与独特的创造,为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徐朝江,便是当代书坛中一位以笔墨寄情怀、以线条诉心声的书法家。他的字,如他的人一般,既有岁月沉淀的厚重,又有不辍探索的灵动,每一笔、每一划,都藏着对传统的敬畏与对时代的感悟。
初识徐朝江的书法,便被其作品中那份扎实的传统功底所打动。无论是楷书的端庄严谨,还是行书的流畅洒脱,亦或是草书的奔放不羁,都能看到他对历代经典碑帖的深入研习。他常说:“书法如参天大树,根基在传统,若离了根,再华丽的枝叶也会枯萎。”
少年时的徐朝江,便与笔墨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他省下买零食的钱,换得一沓沓毛边纸和一瓶瓶墨汁,在昏暗的油灯下,一笔一划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体的浑厚雄健,让他感受到书法中“力”的震撼;后来,他又沉迷于王羲之《兰亭序》的飘逸灵动,为了领悟“天下第一行书”的神韵,他曾将原帖复印下来,逐字拆解,揣摩笔锋的转折、墨色的浓淡,甚至对着字帖静坐半日,想象当年王羲之挥毫时的心境。
“临帖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与古人对话。”这是徐朝江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读懂古人的笔墨语言,他曾背着行囊走访各地博物馆,在《祭侄文稿》的真迹前驻足良久,感受颜真卿痛失亲人的悲愤如何化作笔下的顿挫;在《黄州寒食帖》前凝神细品,体会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与苍凉。那些藏在笔墨背后的情感与故事,让他明白:书法从来不是冰冷的线条,而是书写者生命状态的真实流露。
数十年如一日的临帖生涯,让徐朝江的书法根基愈发深厚。他的楷书,结体工整却不失灵动,笔画之间透着颜体的筋骨与柳体的清劲;他的行书,兼具“二王”的飘逸与米芾的沉着,墨色枯润交替,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即便是狂草,也绝非肆意挥洒,而是在法度之内尽情舒展,每一笔都有来路,每一字都有依据。这份对传统的坚守,让他的书法如同深深扎根于土壤的大树,枝繁叶茂,却始终不忘本源。
如果说对传统的深耕是徐朝江书法的“底色”,那么对时代的感悟便是他作品的“亮色”。他深知,书法艺术若想在当代焕发活力,不能一味沉迷于复古,更要融入当下的生活与情感。
在徐朝江的作品中,既能看到古典诗词的优雅,也能读到时代命题的厚重。他曾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创作书法作品,笔锋凌厉如刀,墨色凝重如铁,写下“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八个大字,字里行间满是对英雄的敬意;他也曾为乡村振兴题材挥毫,用温润的笔触写下“稻花香里说丰年”,笔画间带着泥土的芬芳与丰收的喜悦。他说:“书法家的笔,应当为时代画像,为人民抒情。”
赏读徐朝江的书法,如同与一位谦和而坚定的行者对话。他的字里,有对传统的敬畏,有对时代的担当,更有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从少年时的临帖苦读,到中年时的创新探索,再到如今的传薪育人,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从容。
或许,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线条的艺术,更是人生的修行。而徐朝江,正是以笔墨为舟,在这条修行之路上不断前行,用自己的坚守与创造,让翰墨丹青在当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如果你也热爱书法,不妨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他的作品——在那浓淡干湿的笔墨里,你会读到一个书法家的初心,更会感受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https://www.meipian.cn/5fkajkc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点个赞抢个沙发吧~~
更多>
点赞用户
加载中...
213
0
文章评论未开启!
0
0
分享
微信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微博分享
复制链接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复制链接成功!
984905374
Ta好像忘记签名了...
关注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