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VV,中华古诗词系列之63游子吟【唐】孟郊
中华古诗词系列之63游子吟【唐】孟郊
2021-07-22
丹青
阅读 1825
63 游子吟 唐孟郊 朗诵丹青
00:00
06:54
中华古诗词100
063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人生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生命过程,因此 某些牺牲无法弥补。因无法弥补而极其伟大,母爱就是这种超越时空、超越功利的伟大的人类之爱。
孟郊的《游子吟》因为对母爱的讴歌而超越千古,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的作品。
诗作前四句近于白描,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情深。
前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和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所谓线既是针线的线,也是连接慈母与游子的伟大母爱的象征,诗人非常善于发现并创造诗歌的经典意象。母亲为儿子缝衣是极其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然而由于诗人将诗中形象规定为特指的慈母与游子。这“线”与“衣”就由日常生活现象而跃升为一种美学意象,而具有象征意义了,这是欣赏这首诗作的点和眼。
作为一个终年颠沛流离的游子,孟郊对母爱的回忆,必然从那根母爱的象征物“慈母手中线”开始,这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和自我救赎。
诗作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刻画,深化了这种骨肉之情,这是一个极其感人的场面。千里万里,没有人的心灵不和母爱相通。千年万年,母亲和儿子的情感之丝永世相连。
昏黄灯盏滴落的不是灯油而是慈母泪、心头血,千针万线“密密缝”的,是慈母的殷殷期望、无尽挂念。昏昏灯火,摇曳光焰,满头银丝,只要想起母亲,我们就不能不涕泪沾巾。
“意恐迟迟归”没有一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走向广大,没有一个母亲不曾在昏黄的油灯下苦盼儿女归来,而我们的归来总是太迟。
诗作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的小草。母爱如三春的阳光,小草怎能报答无私的阳光?儿女怎能报答伟大的母爱?。
诗作以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赢得天下多情儿女的多情泪。
比之于盛唐乃至同时代的韩愈等诗家,孟郊与贾岛缺少一点奇丽壮美之气即“郊寒岛瘦”然而孟郊有了这一首《游子吟》就天然地逼近了人性的广大与深刻。
孟郊(751—814),字东野。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性格耿介孤直,一生穷愁潦倒,世称寒酸孟夫子。中唐时期与韩愈,贾岛齐名的诗人。作诗苦心孤谐,惨淡经营,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存诗四百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点个赞抢个沙发吧~~
更多>
点赞用户
加载中...
299
0
文章评论未开启!
0
0
分享
微信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微博分享
复制链接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复制链接成功!
丹青
Ta好像忘记签名了...
关注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