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文化,VV,杨润平/六月初六星回节

上谷文化

杨润平/六月初六星回节

2025-06-28 上谷文化 阅读 966
农历六月总在炎热夏季中。江南稻禾旺盛生长,江淮夏收在即,北方禾苗出土。人们盼望着炎热和时雨,主要农活是除草和施肥等田间管理。比起春天播种,秋天的收割,似乎相对闲逸。恰在一年过半时,自古以来就是赛神、祭祀和民间联欢活动的集中时节。
六月初六,传统的吉祥日子,2025年6月30日。
中国人崇尚吉利,迷信数象。“六”历来是吉祥的数字。六月六,甚至可以读作“顺一顺”。“六月初六”称作“六月节”、“天贶节”,囊括传统民俗活动的重大主题:祈求丰收、避暑消灾和祭祀神灵。

1.中国“神诞日”
据说生于六月初六,人生最幸运。一些神仙圣人生日就在这一天,每年此日,人们要隆重地为神仙贺寿,向他们祈福。
治水的大禹,是中国的创世神,夏朝第一位君王。一些地方有六月初六祭祀大禹的风俗。西晋学者医学家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江南“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熏修裸飨,岁以为常。”北宋文学家苏轼《过濠州涂山》,自注:“传禹以六月六日生日,是日数万人会于山上”。祭祀大禹的特定日子就是农历六月六。
道教是产生中国土壤的传统宗教。道教有众多神灵,北极玄武真君的地位很高,据说能保佑百姓平安和五谷丰登。道家宣称,六月初六是玄武真君的生日。“各郡礼南斗祈年”,相关庙宇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届时还有庙会集市,引信众及百姓参加。

上谷文化
夏部族首领大禹:治水有功,接受禅让,建立夏朝

上谷文化
北方之神玄武真君: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

北宋社会经济发展而国力相对弱势。宋真宗赵恒在位25年,曾用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年号。治国“守成可称道”,自诩为“咸平之治”,但也有荒唐事。与辽朝定“檀渊之盟”,议和、纳岁币,是屈辱的和平。削夺忠烈杨家将兵权,自毁长城。为巩固政权树威信,他与大臣王钦若等合谋,编造“神人托梦降天书”谎言,择吉日封禅泰山,标榜神授祥瑞的太平天子。降旨把六月六日定为“天贶节”,世代庆贺。贶读kuang ,意为恩惠、赏赐。
南宋开国皇帝高宗赵构,偏安江南并杀害爱国将领岳飞。他在六月初六日造神,敕封“护国贤应福普佑真君诞辰”。所谓真君,是东汉瓷州的崔府君,据说曾显灵保护赵构平安到达江南。南宋天贶节很隆重,临安(杭州)城内外“百官行香上清宫”,内庭“降香设醮”,贵戚士庶“献香化纸”。民间百姓也祭祀进香,祈求护佑。

上谷文化
宋真宗赵恒
曾登泰山封禅的皇帝还有: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
汉武帝刘彻、
东汉光武帝刘秀、章帝刘垣、安帝刘祜;
隋文帝杨坚;
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
清圣祖玄烨(康熙)、高宗弘历(乾隆)。

我国许多地方有六月初六祀神赛会,或为城隍以禳灾,或祭祀土地祈丰收,所祀奉的神灵并不统一。
山东省荣城地区祭祀滕将军,江西省德安地方祭祀杨泗菩萨,广东省民俗是尊拜龙母娘娘,湖北省蕲春一带敬重二郎神与孙悟空。
手工业的木、石、泥瓦工匠在六月六日,祭拜祖师爷鲁班。
云南省一些地方在六月六日,为土地公、土地婆祝寿。

2.尝新禾苗节
评剧《花为媒》,有阮妈(赵丽蓉饰)“报花名”。唱道:“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谷秀,就是农作物抽穗开花。看谷秀,是关注农事预测收成的民俗,反映着农民期盼丰收的心情。
六月六要尝新,新麦、新米、新谷。在华北地区,如山西要蒸花花,做精美的面塑馒头。西北一些地方吃麦蝉,把面饼烙成吉祥的蝉形,予以丰富的文化象征内涵。蝉,北方俗称知了儿。
盛夏季节,万物生长,水、旱、虫等都可能成为自然灾害。精心于田间管理的农民们以各种祀神赛会,祈求上天保佑丰收,寄托良好的愿望。人们以多种方式祈谷神,如在田边歌舞,舞草龙游行。又如在田间燃起火把篝火,据说是要赶鬼躲山,烧死害虫。在一些地方,要集中消灭虫害,还有吃虫仪式,称之为“吃虫节”。农田需求雨水有时节,多则涝,少则旱。因此格外恭敬土地公公、水母娘娘,以及其它与农业丰收相关的神灵。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国家历史。六月初六的习俗:
苗族用新米做饭,新稻酿酒,把新谷穗挂在门头、堂屋、牛棚,及农具上,庆祝丰收。还有“跳禾楼”、“踩堂舞”、“赶歌节”等习俗。
布依族过“盘古节”,杀狗祭祖,做五彩饭,祈求五谷丰登。还要祭“天王石”,杀猪祭神,驱灭蝗虫,晾晒衣服。
仡佬族祭祀尝鲜,姑娘回娘家也要一路捉虫,象征大于实效。
瑶族开始收割新谷,请亲戚一起尝鲜,以新米饭祭祀天地和祖先。
湘西土家族此日为太阳祝生日,把家里物品拿出来晾晒。
甘肃夏河县藏族要过传统的“响浪节”,带着美酒美食,在草地或山坡上搭起帐篷,互相团聚问候。酒后还要举行传统赛马、拔河、跳锅庄舞、弦子舞,还戴假面具演藏戏。

上谷文化
贵州省怀仁县的“六月六”庆典
3.避暑、降温、酿造和晒衣物
六月炎热,暑气逼人。先人们很早就提倡六月六“伏日禳毒气”。 据说:“伏日厉鬼行,故尽日闭,不干他事。”提醒户外劳动者安全防暑。要采取措施,为生熟食品保质保鲜,防消化道传染病。
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窖藏自然冰到暑夏降温技术。为降温解暑,人们用冷水浸泡瓜果,喝绿豆解暑汤,商贩出售刨冰。中药有解暑方剂,如用石膏、甘草、青蒿等炮制的“六一散”。
遵守节令作息时间,可以有效防暑,提高效率,保障健康。夏季体育活动以水上项目最受欢迎,但锻炼要避开暑热,游泳等注意安全。
炎炎夏日,也给某些食品加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民间有夏日酿造酱、醋的传统,据说六月六日这一天最好。
夏日炎炎,在温度高,湿度大,衣物发霉或被虫蛀,因此要及时晾晒。自古以来把六月六作为晾晒衣物的最佳日期,俗语称:“人晒衣服龙晾袍”,还有不同版本的美妙传说。
佛教寺庙举办晾经文法会,众信徒焚香祈祷。张家口市万全区洗马林镇,每年六月六晾晒经书,影响周边数百里民众。
过去的城乡居民,要择六月初六日曝书、晒衣物。藏书丰富的家庭,以此为家庭文化财富的展示。
六月六为老人们晾晒寿衣,祈求健康平安,以增福贺寿。
六月六祭奠当年逝去的亲人,超度亡灵,称为“鬼挑瓜”。

上谷文化
寺庙晾晒经书
4.大象、猫、狗的洗浴日
元朝皇家养有大象,皇帝出行仪仗有象辇,象驮的轿子。大象是南方动物,北方人不常见。每年六月六,要隆重为大象洗澡,给百姓与大象亲密接触的机会,称为“洗象日”。元朝以后,明朝、清朝,皇家万牲园(动物园)虽养大象,但没有象辇,洗象日就自然消亡了。
没有大象洗澡可观瞻,幽默的百姓就在这一天为宠物洗澡,演化为“洗狗日”。宠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亲密伙伴,宠物卫生关系着主人,及所有接触者的健康。请你记住洗狗日,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

上谷文化
明代佛画《洗象》
5.星回节和火把节
正月初一元旦到六月六,一年过了一半。西南少数民族把这一天,叫做“年中”,要热烈庆贺。正在万物蓬勃生长的收获时节,节日气氛格外热烈。唐朝文献记载,“岭表所重之节,腊一,伏二、冬至三,年四。”所谓“伏”就是六月六。“岭表”即今广东、广西、海南省。
据民俗学者的调查研究,彝族、白族、纳西族等“火把节”,壮族、土家族“六月节”,苗族、壮族“山歌节”,布依族“过小年”,都是以“六月初六”为中心日期的。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我们生命的最亲密伙伴。对太阳的崇拜和敬畏,衍生出系列的民俗节日。火与太阳最接近,人类发明取火,社会发展才进入阶段。西南地区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因此对太阳,对火有特殊的情感。因此,他们格外敬重太阳神、火神、灶神,诸多活动中都离不开这个主题。“火把”成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物件。在火把节干什么?赛会祭祀、躲山、赶鬼,歌舞狂欢。年轻人们用歌声抒发情感,特别是彼此表达爱慕心情。
六月六还被称为“星回节”。这是农历中与夏至节气最接近的节日。古人称:“二十八宿随天而行,每日虽周天一匝,早晚不同。至于此月,复其故处,与去年季冬早晚相似,故云星回于天。”抬眼望农历六月的星空,北斗七星的斗柄正好朝上指向天极。

上谷文化
云南省昆明市禄丰县石林的彝族火把节
6.历史久远的姑姑节
六月初六日,还是北方汉族民间的“姑姑节”,要接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女儿与父母团圆。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他国,颠沛流离,艰辛奋斗。19年后才回到晋国,继承君位。他接远嫁秦国的姑姑回娘家,结成秦晋之好,逐步恢复国家和重建霸业。这就是晋文公。
民间的六月六,内侄接姑姑,带小外甥看姥姥,是民间亲情团聚一个理由。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不仅共同尝鲜庆丰收。还能帮老爹老娘干些农活,做家务,尽亲情孝道。
山东省东明民俗,“六月六炒炒面,请闺女吃饱饭”。传说六月六日起早炒面粉,不能见太阳。是“药草儿”,可防治肚疼和拉痢疾等。
“六月六,六月六,新麦子、馒头、炖羊肉。”此时紧张的夏种夏收刚刚结束,把闺女接回家,阖家团聚,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实乃一件快事。妇女回娘家时,也总会尽力打扮一番。骑上小毛驴,后面紧跟着自己的丈夫,行走在乡村土路上,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人们以“六”为吉祥之数,月与日双六相逢,更是吉上加吉。故六月六这天,探亲访友者颇多,许多人家的订婚、婚嫁等,多选在这天。新婚女婿在这一天携礼物回岳父家串亲,住上几天,叫做“贤亲”。订婚男方要到准丈人家认亲,按照礼数,带着足数礼品,就被高看一眼。这对最终能否成婚及建立和谐家庭秩序有一定影响。
2025年6月30日,就是吉祥的“六月初六”。

上谷文化
六月六回娘家
上谷文化
图文供稿:杨润平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205
0
0
0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上谷文化

展示个人趣好,关注上谷文化动态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