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按“心似”句典出《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乃是颜成子游问南郭子綦之语。郭象注云:“死灰搞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夫任自然而忘其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则是形容离形去智、身心俱遣而达物我两忘、随顺自然、天真的人生境界。“身如”句也出《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忧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意指弃智屏巧,一任自然的生存态度,犹如虚舟漂行,无所系绊,自由自适。苏轼一生漂泊无常,对“不系舟”之喻当别有一番体会。从海南回来经江西时,他就吟过“用舍俱无碍,飘然不弃舟”的诗句。对一般人来说,心之所怀,身之所处,其实现与否,安适与否,本是决定人生苦乐的,如此,则苦乐全由外部世界决定,但在智者看来,灰心与漂泊之苦,与顺运任真之乐,只在一转念之间,取决于自己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
图片,是我2019年9月拍于玉门关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