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VV,《母难日》三题 作者 余光中

底蕴

《母难日》三题 作者 余光中

2021-04-09 阅读 2829
底蕴
《母难日》(三题)-未知
00:00
04:06
《母难日》三题
作者 余光中
诵读 底 蕴
底蕴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
我都记得。
底蕴
快乐的世界啊
当初我们见面
你迎我以微笑
而我答你以大哭
惊天,动地
悲哀的世界啊
最后我们分手
我送你以大哭
而你答我以无言
关天,闭地
矛盾的世界啊
不论初见或永别
我总是对你以大哭
哭世界始于你一笑
而幸福终于你闭目。
底蕴
每年到母难日
总握着电话筒
很想拨一个电话
给久别的母亲
只为了再听一次
一次也好
催眠的磁性母音
但是她住的地方
不知是什么号码
何况她已经睡了
不能接我的电话
「这里是长途台
究竟你要接哪一个国家?」
我该怎么回答呢?
天国,是什么字头?
地府,有多少区号?
那不耐的接线生
卡挞把线路切断
留给我手里一截
算是电线呢?
还是若断若连的脐带
就算真的接通了
又能够说些什么
这世界从你走后
变得已不能指认
唯一不变的只有
对你永久的感恩!
底蕴
作品赏析
亲情是伟大的,可这期间更伟大的是母亲的爱!《母难日》在平淡的语言中,渐渐激起你心中的波澜,然后这波澜充盈你的肺腑,深深的感叹母爱的伟大,也因为如此,才留下了这永远的思念!  
全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现实中的我,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爱,从而勾起读者的共鸣,作为为后文的铺垫!第二个层次,为全诗高潮所在,在我的疑问中,设问自答,“天国,是什么头?”又以连续的反问使全诗达到情感的高潮,反问中也告诉了我们答案,原来我和慈母已经阴阳相隔!
三个连续的问号,一问自己,二问苍天,三问大地,与母亲深深的爱,可以超越苍天大地,这是即使人类寿命时间有限,然而情感却是无限的,它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但“卡挞”一声,仿佛人们从睡梦中醒来,猛然清醒的我,面对的尽然是无法挽回的现实!所以才有了那迷茫的自问“我该怎么回答呢?”是呀!
“ 我该怎么回答”母亲已经离我而去了吗?不是,因为母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少时的回忆,“催眠的磁性母音”都使我深深的感到,母亲离我并不遥远,仿若平常的一次电话中的问候一样!但母亲还在吗?如果还在,为什么我的电话却拨不通,现实与幻想,情感与理性,回忆与迷茫,这一切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化成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自问!“我该怎么回答呢?”
于是,全诗又继续升华,“就算真的接通了,又能够说些什么”母爱既然可以穿越历史空间,那么又岂是几句问候可以表达的!最后以变与不变而言,失去了母亲,仿若生命失去了航标,一切都变得迷茫!而不变的确是,心中永远的怀念与感恩之心!
底蕴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中文名 余光中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28年10月21日
逝世日期 2017年12月14日
《母难日》三题-未知
00:00
04:06
《母难日》三题
作者 余光中
诵读 底 蕴
底蕴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467
59
0
1812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底蕴

Ta好像忘记签名了...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