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频伽”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思为妙声鸟或美音鸟,是佛国世界里的一种神鸟。《正法念经》中说:“山谷旷野,其中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紧那罗(歌神)等无能及者,唯除如来(佛)言声。”佛经故事传说;当年释迦牟尼在精舍修行,为弟子传经说法时,迦陵频伽飞来,环绕释迦身边,且歌且舞,其声美妙无比。
妙音天摩(佛国音乐天神)摹拟迦陵频伽歌声,演奏“迦陵频伽曲”。释迦牟尼涅磐后,多闻弟子阿难传之后世,成为“林邑八乐”之一。这个故事传说后来也成为佛教壁画的题材之一。迦陵频伽常绘在佛陀廉洁图下边,或大型经变画报歌舞场面中,一方面譬哈佛陀讲经廉洁的声音无比美妙,一方面烘托佛国天界的欢乐和神奇。 敦煌壁画中的迦陵频伽形象,常是人首鸟身,形似仙鹤,彩色羽毛,翅膀张开,两腿细长,头戴童子冠或菩萨冠,立在莲花或乐池平台上,有的张翅引颈歌舞,有的抱持乐哭演奏。音乐协会的研究才把其持乐演奏者,定名为迦陵频伽乐伎。
迦陵频伽是佛教中的一种神鸟。传其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胜于常鸟,佛经中又名美音鸟或妙音鸟
迦陵频伽,梵语kalavinlka,巴利语karavi^ka。
又叫做歌罗频伽鸟、羯逻频迦鸟、
迦兰频伽鸟、迦陵毗伽鸟。
略称迦陵频鸟、迦陵鸟、羯毗鸟、鹖鹎鸟、
羯脾鸟、频伽鸟等。
意译作好声鸟、美音鸟、妙声鸟。
在敦煌壁画中有一种鸟身人首的乐伎造像,其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鸟,身体类似仙鹤,两腿修长,双翅,头部是童子或者菩萨形象。这种人首鸟身的图像造型就是佛教艺术里最具明星气质颜值最高、唱歌最好听的妙音鸟迦陵频伽,据说它们居住在喜马拉雅的雪山里,当它们在蛋壳里就能唱出美妙的歌声了,听过它歌声的人都赞不绝口。
当年释迦牟尼在祗园精舍修行时,迦陵鸟围绕其间,又唱又跳,声音极为美妙,演奏的“迦陵频曲”还被佛祖身边的阿难进行了传播,成为“林邑八乐”之一。在经变画和佛传画中有许多佛教故事,经过世世代代的描绘,最后形成具有符号性的构图。比如文殊、普贤菩萨的壁画中,就会在狮子大象旁画有行进的乐队,迦陵频伽就在其中。
敦煌莫高窟360窟 中唐 藻井中迦陵频伽伎乐线描图
去过敦煌莫高窟的朋友不难发现,洞窟内很多壁画中都有迦陵鸟,有一身飞翔中吹奏排箫的、吹奏横笛的、拿着像新疆维族乐器冬不拉演奏的、双手持拍板击打的、还有和共命鸟相对弹琵琶和阮的等等。
敦煌莫高窟第172窟 观无量寿经变中的迦陵频伽伎乐
莫高窟第45窟北壁正中绘制极乐世界图,中央是佛在说法,四周围绕听法的圣众,两侧有观音、大势至两大菩萨相封而坐。佛的身后是象征着极乐世界的富麓堂皇的宫殿楼阁,殿堂之周以迥廊相通,前面则是建在七宝水池上的平台,右侧有7人乐队,迦陵频伽造像在其后右上角。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 晚唐阿弥陀经变中迦陵频伽伎乐与二童子共舞。
右侧还有迦陵频伽乐伎正在吹奏,其他乐伎神态专注,丰腴的面部略微发胖,表情十分丰富,头戴花冠,斜披天衣,裙裤宽大,坐方毯上演奏。
总之,敦煌壁画上出现的迦陵频伽及乐舞形象,是佛教教义观念在敦煌壁画上的直观表现;历代敦煌石窟壁画上的礼佛乐队、迦陵频伽及“众诸鸟”形象,都是画工及供养人受往生极乐世界的礼佛心理所驱使,透过其行为方式和宗教观念,通过佛教造像体现了佛教音乐美学的审美理想与追求。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