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 Sun,VV,格律诗灿烂双星——浅谈平水古韵与中华新韵

Anna Sun

格律诗灿烂双星——浅谈平水古韵与中华新韵

2019-11-13 阅读 2714
Anna Sun
Anna Sun

Anna Sun
前 言

語言的表達與流通都會自然轉變,人類為了將美好能夠傳承於後,因此會想盡方法保留祖先們的精典,古詩詞的采風,便於現代人追朔遠久的故事,中華新韻在這背景下,逐步也必須和平水韻銜接,以便對未來文化傳承盡一份力量,以下言論我們只是表達中國詩韻的個人看法。
NZ国学诗词艺术协会会长 嵇春声
Anna Sun
本期作者(排名按投稿顺序):

陈宜浩、行迈、陳夢佑、智樂
远洋秋枫、嵇春聲


Anna Sun
漫谈平水韵和新韵
文/蓬莱仙客(陈宜浩)

笔者和诗友的交往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少数热衷于使用平水韵人,对新韵诗嗤之以鼻;而个别只写新韵诗的人,也嘲笑平水韵是老古董。如此厚此薄彼,实在大可不必。
平水韵与新韵,并非井水与河水的关系,两者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重合的地方。请看李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不论你用平水韵还是新韵去衡量,都是符合格律和韵律的。再如杜甫诗:“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这首诗同样如此,经得起平水韵和新韵的检验。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平水韵与新韵有许多共同的地方,说明汉字的读音虽然经历千年沧桑,但许多字的读音和平仄仍然保持在原来的状态。
当然,平水韵和新韵有明显区别。不同的地方主要有两点:1、个别字的古音与现在的读音不同,如 “斜” 字,在平水韵中与 “家” “花” 同韵。“杯” “回”则与 “开” “台”同韵,但若用现代国语(普通话)来念,它们已经不同韵了。2、平水韵有入声,如 “漆”、“石”、“八”、“达” 、“读”…… 等字,在普通话里它们都是平声,但古时候这些都是入声字,统统归入仄声。
由于读音的时代变迁,有时用平水韵写诗也会遇到一些尴尬:诗中所用的韵字,明明在平水韵里完全合撤,但念来念去总是不顺口,好像不押韵似的。上面提到的“斜”“家”同韵,“回”“开”同韵就是如此。还有离得更远的,如 “涯” 字,它既可在“花”韵,也可在“支”韵(读作yi),即与“时”“奇”“思”同韵,如白居易诗《中秋月》:“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如果现代人也把“涯”字作支韵入诗,用平水韵来衡量完全没有问题,但读者能念得押韵吗?对平水韵认识不深的读者还可能认为你出韵了呢!
所以,用平水韵写诗,应该尽量避免今古读音差异较大的韵字,尽量向现代读音靠拢。如果能做到既符合平水韵,用国语(普通话)来念诵也能琅琅上口,那就最理想了。其实这也不难,只要用点心思,就能做到。笔者长期用平水韵写近体诗,同时注意诗作的念诵效果,基本做到了用现代读音来念诵诗作,也不至于拗口。
格律和韵律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成熟的。古人尚且与时俱进,我们更不应墨守成规。所以,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新韵,以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精神使用平水韵,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Anna Sun
Anna Sun
Anna Sun
我的观点
文/行迈

中华新韵在大陆,在台湾,在全球,正在按双轨的机制使用起来,主观很难控制,文字和音律从来有其自己的历史轨迹。
普通话(或称为国语)在台湾和海外从无到有,目前已经成为中文学校教育的主要口语或之一。据台湾学者称,台湾30年前就将新韵和平水韵同时使用,二者和平共处。
有些大陆海外移民以为保守是一种雅致,其实是一种文化落伍的表现。如果文字没有走在从繁到简的历史道路上,我们今天还在写甲骨文或篆书。
音律方面,今天使用的平水韵比唐代的音韵要更完美和统一。中国大陆人和台湾人所使用的双规制韵律正在逐渐地向海外延伸,意识形态难以阻止文化主流的演绎。
可以预计,普通话走到那里,新韵就会走到那里。这个过程中口语的多轨制和韵律的双轨制会长期共存。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然而文字和音律的统一和进步是长远的,也是毋庸置疑的。历史就是未来的写照。
Anna Sun
Anna Sun
Anna Sun
用中華新韻是天經地義之事
文/陳夢佑

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读音上有个别的不同,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肉”的读音是“入”;“垃圾”读成“勒色”。
格律诗,早有初萌,唐朝代的创作达到一个高峰,音律也逐步走向规范。根据唐朝人的读音,一个叫刘渊的学者,刊作了一本韵书。清朝康熙年间,对律诗的平仄起伏规律作了统一规定,定下了至今完善的“格律”;用韵也规定统一采用刘渊的韵书。因为刘渊是“江北平水人”,所以叫“平水韵”。
律诗,句式精炼,内涵丰富,善于表达各种情感,在世界语言文化上独树一帜。
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民生福祉的提高,太平盛世,大家都会发出内心的赞叹。律诗,又进入一个创作的高峰。
因为断层,年轻人写律诗必须好好向老前辈学习。老前辈们又是传承清朝时的格律用韵。所以“平水韵”流传至今,古风习习。
律诗的美,除了细细品味以外,还在于“吟哦”。用“平水韵”写出来的诗,用满清人的语言来吟诵,抑扬顿挫,音韵和谐,的确很美。如果,用我们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来朗读,这种美就失色了许多。
我们平时与人交流,讲普通话;写律诗,读律诗要用满清时代的语言,一定是别扭的。
所以,中华诗词学会于2003年就提出了必须以普通话作基础,实现本时代的发音用韵。
本时代的人写律诗,用本时代的语音,天经地义!
Anna Sun
Anna Sun
Anna Sun
古韵今韵之我见
文/智樂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认为,推广新韵,不应排除古韵(平水韵),实行两条腿走路,象繁体字与简体字一样,应懂简识繁,明古懂今。
现今诗词对联征稿,古韵新韵都可,新韵应注明,不可古韵新韵混用。古韵有些字作仄声,新韵作平声,如一、八、七、十等。古韵有些字,平仄声通用,即既可读平声,又可作仄声,如三、中、难、长等。
Anna Sun
Anna Sun
Anna Sun
我的几点感受
文/远洋秋枫

应嵇春声会长之约,谈谈我对诗词韵律的学习感受。
第一,我对古诗词有过阅读,但一知半解,且读且捉摸从中吸取营养,帮助我在写现代汉语诗歌时启迪思路。但是对古诗词的写作韵律一窍不通,记得曾尝试仿着古诗词的模样写过一些自以为是的所谓诗词,但格律韵脚不济,只能算着打油抹酱之作,雖然自以为是其实似是而非。近两年参加了几个古典诗词群,得到了老师们的指教,有时甚至是严格指导,方明白自己的浅薄。于是买了相关怎样写古诗词的书籍,从头学起,或多或少晓得了古诗词的韵律要求。然而初学乍练,往往不得要领,出律脱韵不成体统。后来下载了诗词吾爱软件,方有了规矩,有了检验的工具,死搬硬套,总算表面上看得有那么点意思,像不像三分样。
第二,关于古韵新韵的优点,我说不淸楚,以我个人实际练习中,用平水钧、词林正韵为多,有时也用中华新韵。诗歌界也是主張不一,但古韵新韵并重是大家的共识,中国诗歌学会主张“倡今知古,双规并行。”为了尊重传统习惯,便于学习研究传承古典,用古韵为佳;为了顺应现实,推广普通话,可用中华新韵。但每首诗或词中必须是同一韵,而不可亦古亦新混杂交叉。
第三,我是初学者,本協会诗友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写得好一些有的写得不尽人意,韵律不工,或用词不恰是无可避免的。做为作者要有虚怀之心,谦逊听取批评品评意见,甚至是不恭之言,不计较顺耳与否,不小肚饥肠,批评的对即改正,批评的不正确可以解释或引以为戒,切磋交流,共同提高。切不可意气用事,耿耿于怀。作为批评者也当抱着治病救文的态度,尽心尽意,不讽不刺,抱有赐教的精神。
第四,協会出专辑,应是百花齐放,各抒己见,为的是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切不可以協会名义而成一统天下,排挤异见,针贬他言。老话说文人相轻,我主張文人相亲,无论老少,能者为师,善者为友。同是文字的演绎者,都应高风亮节,同心合力,为宏扬中华文化而携手共进。
第五,我絮絮叨叨一大堆,仅是一点学习感言,不确之处尚望坦诚指正。
Anna Sun
Anna Sun
Anna Sun
中華新韻傳承平水古韻的實例說明
文/嵇春聲 紐西蘭

蝶戀花 春情 平水古韻
作者/蘇軾 北宋 1037–1101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
牆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 流星雨 中華新韻
作者/嵇春聲 紐西蘭 2019年

燦爛金光一道線
韻落長空
觸動人間戀
千道百條不腼腆
迎來宇宙姿顏倩
沙漠海洋寂靜現
處處發光
大地高山見
眺望星空微笑遍
穹蒼美麗奪睛變

說明
1.中華新韻用國語文完全傳承平水古韻的格律,就是平仄和韻的表現,同時也維持句型的相同。
2.中華新韻的創作完全和平水古韻一樣,講究詩詞的對偶,對仗的需求,和詩是由幾個詞組合成的句子。
3.平水古韻和中華新韻對文字的美和意境的深,都ㄧ樣嚴謹,這部分的要求,在精神層面上和新詩對文字的要求相同。
4.平水韻寫的古詩詞有些已經封塵,現今廣為流傳的都是讓現代人閱讀能習慣的詩句,或是有早期那個年代的代表性作品。
5.我們應尊重和继承平水古韻的輝煌,也發揮和重視中華新韻的傳承性。
Anna Sun
Anna Sun
Anna Sun
本期编委会:
总编:嵇春声
编审:湘夫人
副主编:淑文 诗汀娜
收稿:嵇春声
制作:贝玲娜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97
0
0
0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Anna Sun

贝玲娜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