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高树,荷风送爽,白沙河畔盎然着绿意,宗远书画院氤氲着墨香。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接“八一”建军节的来临,青岛晏甄书画院组织多位岛城著名书画家走进位于白沙河南岸彭家台的宗远书画院(晏甄书画院彭家台分院),举办一场迎八一建军节的纳凉笔会互动活动。
走进宗远书画院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晏甄书画院院长胡晏甄、名誉院长王振宝、副院长嵇境雷、副院长史建民、副院长邢冬莲、晏甄艺术团副团长刘永乐,以及宗远书画院院长,晏甄书画院常务理院长,晏甄书画院彭家台分院院长贾宗远。
此次迎八一建军节书画纳凉笔会是以笔墨传情、以艺术架桥,将文化浸润与拥军情怀深度融合,为盛夏时节增添一抹雅致的文化清凉。书画艺术家们有的随身带来了自己的书画作品,有的则是现场挥毫泼墨,即兴创作。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画家的嵇境雷首先闪亮登场,他是晏甄书画院最年轻的副院长,其书法和绘画功底都不容小觑,他一口气画了三幅大龙虾卷轴,又画了一匹马。嵇境雷的大龙虾是用金粉为墨勾勒成形的,他笔下用金粉勾勒的大龙虾仿佛从月光里游出的精灵,螯钳张合间,细碎的金箔簌簌颤动,似有流金顺着甲壳的棱纹漫溢,每一片尾扇都像被揉碎的星光铺就,连触须末梢都沾着细碎的光芒,仿佛下一秒就要甩动着满身金辉,从画纸上鲜活地爬出来。
嵇境雷又画了一幅名为“高瞻远瞩”的骏马图,一匹骏马傲然屹立于山巅之上,身姿矫健挺拔,那鬃毛如墨玉雕琢的丝绦,在风中舒展时,又似奔涌的墨浪翻卷,既有不羁的野性,又藏着几分柔顺。骏马的一只蹄子腾空,三只蹄子踏在嶙峋的山石上,仿佛与这高山融为一体。它高昂头颅,目光如炬,望向远方,似乎已经超越了眼前的一切,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更遥远的梦想。
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嵇境雷又专门为东道主宗远书画院院长兼晏甄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贾宗远写了一幅藏头对联:宗法千秋融墨韵,远承魏晋见风流。只见他指尖轻捻笔杆,行笔如行云流水,提按转折间,章法错落有致,字迹灵动飘逸,其书法如其人,既隽永俊秀,又臻微入妙,既有北碑雄强,又含帖学韵致,灵动自然、韵味十足、别具一格。
晏甄书画院名誉院长王振宝是中国长征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华毛体书法传承人,青岛晏甄书画院的名誉院长.专事毛体书法弘扬创作,先后在北京,西安,青岛,等地举办过毛体书法个展,并随中国岳飞促进会到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时创作了毛体巨幅长卷(总长150米宽0.83米兰宣金墨的毛体书法长卷)其毛体书法得到政界,军界,商界等各界精英的推崇和收藏。
王振宝特意为贾宗远院长用金粉在大红纸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又为晏甄书画院书写了一幅《福》字卷轴。只见他腕悬千钧,饱蘸金粉的狼毫于宣纸上骤然游走,起笔如苍龙昂首,行至中段似惊鸿展翅,收势若游凤归巢,一个斗方“福”字便跃然纸上。金粉随笔锋流转簌簌而落,恍若星河倾泻,每一道笔画都裹挟着鎏金般的光泽,在日光下熠熠生辉,竟将周遭的空气都染上了几分贵气。
东道主贾宗远先生是原青岛广源发集团的总经理,他自幼喜爱书法,现今退休闲赋在家的他已经是中国一级书法师,其几幅作品均获得国家级“金奖”。他一口气写了几幅字,尤其是其笔下的“茶道”,更是他拿手的书法之作,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种体裁。读其字,仿佛藏着沸水烹茶的气韵,缭绕在我身边,嗅到了茶香。只见他笔锋落纸时,如茶匙轻拨茶汤,起笔若新芽初展,带着三分清润,行笔似水流婉转,墨色浓淡间藏着茶烟袅袅的朦胧;收锋如茶盏轻搁,余韵里透着一丝沉静。两字间的留白,茶与道两字间隔处,还赋诗一首,犹如茶席上的空隙,供人细品那份“一期一会”的悠然,整幅字不疾不徐,恰如烹茶时的从容,将“和敬清寂”的禅意,都融在了笔墨的浓淡干湿里。
岛城著名书法家史建民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现场创作,但他带来了墨宝一幅,他笔下的隶书《行稳致远》,自带一种沉凝如磐的气度,横画如砥柱稳立,起笔藏锋时似蓄力扎根,行笔时匀净沉稳,收笔处略作顿挫,像脚下坚实的土地,托着步步踏实的力量,透着“稳”字里的笃定。四个大字排布疏朗匀称,墨色浓淡相宜,仿佛能看见书写者提按间的沉稳,将“行稳”的厚重与“致远”的悠长,都凝在方劲古朴的笔画里,让人望之便觉,唯有步步踏实,方能行向远方。
著名萨克斯演奏家,金萨奖获得者,晏甄艺术团副团长刘永乐即兴为书画艺术家们演奏了三首萨克斯曲:《惜别的海岸》、《迷你波尔卡》、《家乡》。刘永乐先生是岛城享有盛誉的萨克斯演奏家,他获奖无数,并荣获全国中老年萨克斯大赛的金萨奖。欣赏刘永乐的萨克斯演奏,绝对是一种享受,只见他指尖在按键上灵活跳跃,仿佛与乐器达成了某种默契的共生。黄铜色的萨克斯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随着他身体的轻晃微微起伏,醇厚的旋律便从喇叭口漫溢出来,时而如月光淌过湖面般轻柔,时而像火焰跃动般热烈。刘永乐在吹奏时,气息与音符相融,每一个转音都带着呼吸的温度,他的额角渗出的细汗,像是被旋律蒸腾起的水雾,让整个空间都浸在那流动的声色里。
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服务人民。这次走进彭家台的庆八一建军节纳凉交流笔会,既是一次文化的播种之旅,也是一次情感的交融之旅。当书画家的狼毫遇见白沙河的清风,当传统的水墨碰撞新时代的精神,绽放出的不仅是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军民鱼水情深的时代注脚。
一幅幅力透纸背的书法、一帧帧饱含敬意的画作,既是书画艺术家们对中国军人赤诚的礼赞,也是军民同心的生动见证。笔锋间的家国情怀、色彩里的赤胆忠心,化作接续传承的力量,让军民鱼水情在笔墨丹青中愈发深厚,让英雄精神在时代画卷里欲加鲜亮。让我们记住这个特殊的炎热夏日,记住这些用笔墨书写情怀的艺术家们,记住这份流淌在纸间的温暖与力量。
作者 胡宝星
作家/翻译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
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青岛分会副主席
半岛文学社社长
青岛市国学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