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雨,VV,【中国古镇】新城—半朝王家

馨雨

【中国古镇】新城—半朝王家

2024-04-27 馨雨 阅读 5230
38 新城
00:00
18:00
馨雨
莫莫
明朝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初六,一支清兵绕过京都一路南下,最终在山东一个叫新城的县城里展开了一场灭门杀戮。准备推翻大明王朝的军队,竟然与一个家族有着深仇大恨。在王氏族谱中,我们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
当年的新城县如今已更名为新城镇,四百年来,镇上最显眼的就是这座“四世宫保”牌坊,万历皇帝追封王家四世官至太子太保,但是随着明王朝的灭亡,一个帝王对一个家族的承诺成为一场空谈。明清两代,新城王氏家族仕宦子弟达一百多人,当地人称这个家族为“王半朝”。
新城古镇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淄博市桓台县,离淄博市区仅有二十公里,春秋时期,因齐桓公好游猎在此筑台戏马,才有了“桓台”的名称。如今在这个垒筑的土台上随处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印记。
馨雨
馨雨
从山东省桓台县博物馆陈列的陶器、青铜器可以看出,新城镇曾一度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中心,那一时期大量移民迁居至此,但直到一个家族在这里兴起后,新城才名声大噪。这是一张民国时期的照片,从照片中能够看到,那个时期新城镇的牌坊遍布整条街道。
老一辈人都知道,最多的时候曾有72座牌坊,但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遭到了大规模的拆除,遗留至今的只剩下这座“四世宫保”牌坊,被称为“华夏第一砖坊”,它是一个家族权倾朝野的历史见证。
2008年,新城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新城镇之所以被人关注与王家有很大关系,这座祠堂是王家为拜祭高祖王重光所建,“忠勤祠”是明朝嘉靖皇帝亲笔所题,意为“忠勤可悯”。如今慕名而来的人,无不赞叹王家仕宦子弟之多,历经明代的颠覆、清代的崛起,王家如何延续这段仕宦传奇?
馨雨
琴风
他叫曹瑞刚,一直致力于淄博市桓台县的文物保护工作,这块石碑记录了“忠勤祠”的变迁,从碑文中的建制规模描述,今天修复的“忠勤祠”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座“忠勤祠”内供奉着王家高祖王重光,这块石碑上刻画的就是他本人,王重光,明嘉靖年间考取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因秉性刚职触犯权臣,被贬为贵州布政使司左参议。在仕途上的这次挫折,却偶遇了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
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北京皇宫遭遇火灾,嘉靖皇帝诏令王重光从贵州采伐大木修复皇宫,王重光受命后,经周密计划,首先招抚了盘踞贵州的义军,其后探木、砍伐、运输都极其艰难,最终因操劳过度病死他乡。王重光的这次建功立业,奠定了王家三百多年的兴盛基础。这段时期,王家出了七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王重光死后三十年,因祠堂远在贵州,所以王家奏请明朝的万历皇帝,在家乡新城镇再立“忠勤祠”,王家的家族力量也由此开始凝聚。万历年间,王氏家族同朝为官人数达到了三十多人,此时的王家可谓权倾朝野,作为一个文人世家,王家人告诫每一个仕宦子弟的是“戒贪”。石屏上雕刻的这只瑞兽,传说它因贪吃想要吞月,最终掉入海中溺死。
馨雨
莫莫
由于王家地位显赫,朝野上下纷纷撰写祭文赠予王家,王家一度成为仕宦之路的标榜,新城镇也因为王家名噪一时,尤其在明代,大量文人志士汇聚于此,忠勤之风开始盛行,以至于后来,这个小镇上竟然建起了72座牌坊。万历年间,王家出了一位威震九边的兵部尚书,他就是王象乾,因戍边有功,被授予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殊荣,这令王家同朝为官的三十多位后生引以为荣。
皇帝加封“四世宫保”的这一殊荣,令王家上下倍感皇恩浩荡,这座牌坊的建造成为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当这几个字被镌刻在牌坊上以后,王家的忠正之风被彰显得淋漓尽致。然而,仅仅二十几年,王家的忠诚却换来了屠门的厄运。据说当年新城王家遭遇的那场浩劫就发生在这条街上,明末祠风盛行,这里满街矗立的都是牌坊。然而,今天的新城镇与辉煌时期的容貌相去甚远,但是这种热闹的集市贸易自古就有,自明代以来新城就是贸易交往重地,新城大集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镇集市。
馨雨
馨雨
桓台是一个农业大县,而新城在农产品里有一绝品,那就是新城细毛山药,因出自宫家村,在以前又被称为宫家山药,宫家似乎与皇宫有着些许关系。但今天已经没有人能说出缘由。来到新城的人都知道,这是必吃的一道菜,它的独特就在于这道菜是用醋烹炒,而其他山药会大打折扣。
前期要经过精细的切丝,然后凉水浸泡三十分钟,单单是完成这个工作,就要近一个小时,但是等到入锅的时候,似乎刚倒进去就出锅了。如果没有看到厨师制作这道菜,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盘粉丝,把山药做的如此精致,很明显这道菜出自一个大家,新城镇的王家在明代权倾朝野,但在正史中很少提及,带着一份疑惑,我们找到了修撰王氏家谱的后人。
馨雨
琴风
明朝万历年间,王象乾任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明末蒙古族以及女真不断侵扰边境,王象乾对内治军严明对外或剿或抚。九边并不是指全国的边疆,明末,辽东防线共设立了九个防御据点,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被称为九边重镇。王象乾对这条防御体系守护的固若金汤,但是他对大明的忠心在明史里并没有提到,戍边之功只是记录在了王氏族谱之中。
王渔洋,清朝康熙年间任刑部尚书,然而在清兵屠门那年他才九岁,为了不使王家再次遭遇浩劫,很有可能就是他删改了王象乾对于女真的压制。王象乾戍边二十余年,威震九边,却阻碍了清王朝的崛起。崇祯三年,王象乾病逝,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岌岌可危,大部分国力都用在辽东抵御外敌入侵,而各地义军突起,很多将领看到明王朝大势已去,竟然主动投奔了清军。这种剿抚策略原被王象乾所用,现在却被皇太极如法炮pao 2制,但是王象乾曾经驻守的辽东防线,即使在清军入关时仍然未被攻破。
馨雨
莫莫
红薯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食物,又称地瓜,万历年间引进到中国,如今拔丝地瓜已成为一道美食。但是在四百年前,地瓜却是重要的食粮。明王朝的灭亡,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粮食问题,明末实际人口已经过亿,而山东也由于人口太多,已经超出当地土地的供养能力,也就在这一时期,山东地区将地瓜引种了过来,种植技术记录在一本叫“群芳谱”的农学著作中。
红薯曾多次在不同历史阶段充当了粮食的角色,不仅高产,而且生命力极强,就像王家的祖训一样世代传承。如今的新城人当然已摆脱了吃红薯的年代,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新城人大多都喜欢挥毫习字,在新城镇,随处可见这种雅集。这几位老人是新城王家的后人,因为祖上的重教传统,这种崇文之风一直延续至今。
馨雨
馨雨
说起王家的文人,康熙年间王家出了一位文学巨匠,被后人称为清代的文学泰斗,他就是王士祯,因字号渔洋山人,后代更多的是称其王渔洋。王渔洋因为精通汉学,深受康熙皇帝的推崇,这是一幅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匾额,信古斋,是对王渔洋文学造诣的认可,斗大的字迹,在文物界实属罕见。
匾额一侧的龙纹均是用金水勾画,整幅匾额长度为十一米,王家明末遭遇的浩劫并没有彻底摧毁家族的力量,皇太极用以汉治汉的方式摧毁了明朝的防御,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如何统治普天之下的汉民,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馨雨
满汉之间的矛盾不能及时缓和,那么清政权很快也将毁于一旦,从皇太极一直到乾隆年间,清朝历代帝王都渴求着将汉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中。这个院子就是王渔洋的故居,整个院落在未修缮之前,保留最完整的是王渔洋的祠堂。
馨雨
琴风
从封建礼制上讲,在清代很少有同辈祠堂并建分立的,更何况这是一座女性祠堂。从侧面看,这座女性祠堂略微后移靠北建造,装饰的牡丹纹饰直指一个特殊人物,牡丹祠里祭拜的到底是不是太子妃?很多人都在争论,但是从这特殊的雕饰上看,牡丹和仙鹤确实有着特殊含义。
在桓台博物馆还陈列着两道圣旨,一道是康熙九年用满汉两种文字,记录了王渔洋四次任职的过程;另一道是康熙四十二年,却只有汉文。此时的王渔洋已做到刑部尚书,并且还被封了一个特殊的职位——翰林院侍讲学士,就是教授太子研读汉学。
如此一来,王渔洋与太子的关系越走越近,当太子胤仍两度被废的时候,他也受到了牵连,无奈罢官归田。但是,太子赐给了他一个妃子,却让他十分困扰。
馨雨
莫莫
当这个女孩出生以后,王渔洋给他起了一个很委婉的名字——可可,取谐音念作格格。然而,在可可没长大之前,王渔洋病逝,牡丹竟然也自焚身亡,此时,可可作为皇族的血脉,对于王氏后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压力,于是可可被送到了京城的曹家。后来曹家人出了一本传世名著《红楼梦》,据说小说里有一个人物秦可卿,她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可可。
新城王家的兴盛跨越了明清两朝,耕读传家的重教传统,使忠勤之风世代传承,朝堂之上进言献策,辞官归乡造福乡里,作为一个名门望族,也使得新城镇名噪一时,小镇上当年凝聚的忠勤之风,历经了四百多年的沉淀,如今更多的是坚信一种“中正”之气,正如这石屏背面所篆刻的四个大字“水、月、松、风”。


合读:莫莫 馨雨 琴风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1665
0
0
0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馨雨

Ta好像忘记签名了...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