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雨散文诗,VV,行走沙面,在历史的光影里
行走沙面,在历史的光影里
2018-05-03
阅读 7372
轩雨散文诗
摄影/文字:
轩雨
在广州的珠江河畔,有这样的一个地方,渡轮穿梭,江风徐徐,西洋小楼,古树婆娑……漫步其中,仿佛来自民国的梦影摇曳在街心,这里就是沙面,广州最具欧陆风情的城南小岛,世外桃源,浪漫之地,亦中亦西,亦古亦今。
沙面,原名“拾翠洲”,“翠”,绿也。乍一听这名字,便会生长出无限的美好来。然而,走在沙面大街,总是会一时恍惚,回到百年前的乱世。颇具小资情调的沙面岛,记载着一段不堪回首的沧桑历史,美轮美奂的异域古建筑群诉说着沙面历史的点点滴滴。
沙面,因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沦为英、法租界。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英法两国选中了这块珠江中的小沙洲作为租界地址,填筑成岛,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英法两国取得了在沙面岛上的许多特权,沙面因此成为后来广州民族解放运动人士抗争的地方,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
历史惨痛的一页已经翻去,沙面岛早已焕发了新生。如今的沙面岛,空气中满是夹杂着从星巴克内悠悠飘出的咖啡香,时有四处取景拍婚纱照的情侣,浪漫与幸福的味道不过如此。历史已经成为历史,人们偶尔能从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上一窥当年的风貌,“沙基”惨案纪念碑、镇江古炮等还昭示着当年在这里飘过的硝烟。
进入沙面,就像进入了一个精致的社区,因为历史原因,得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小小的岛上,矗立着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劵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这里汇集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洋行,更有酒吧、游泳场、俱乐部等休闲之处。繁华的广州城能有一个这样的地方,让人感觉非常特别。而今,沙面不再是他人之壤,而是向大众开放的旅游景区,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有它的故事,而每一个转角也都有它的风景。
步履悠悠,漫步在沙面的街道里,告别喧嚣的大马路,离开形色匆忙的人群,这里四处都围绕着别致的小洋楼、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满载时代感的雕像,各种树郁郁葱葱的,绽放绿意,耳边仿佛响起树木沙沙呢喃的低语。美轮美奂的欧式建筑,如前苏联领事馆、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和清代城防古炮台,已做修饰,却都见证了中华民族近现代的屈辱史和抗争史。那些建筑的窗的形状,砖的色泽,顶的弧度,廊的曲线,柱的厚重,只是散发出一种阅尽沧桑后的坦然。
当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静谧在某一刻聚拢,当滔滔珠江在霭霭古榕中隐隐流泻,当灯红酒绿的夜吧与庄严肃穆的教堂比邻相对,当“十三姨”的旗袍和时尚芭莎的婚纱在交替中光影婆娑……这一切,都是沙面百年风韵沉淀出来的袅袅风情。
故乡水,别来此处最萦牵。白天鹅宾馆三层楼高的岭南传统园林景观,亭台假山中“故乡水”瀑布长流,与馆外的珠江融为一体,更与这座岛心心相连,“故乡水”也感动了万千海外侨胞和游客。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回到了故乡。我们的人生似乎就是一场旅途,既然人生注定漂泊,那么就让我们带上一颗从容、淡泊的心,在沙面感受一段慢时光,洗净心灵的尘埃。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点个赞抢个沙发吧~~
更多>
点赞用户
加载中...
111
0
文章评论未开启!
0
0
分享
微信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微博分享
复制链接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复制链接成功!
轩雨散文诗
大智若愚宠辱不惊是为高,大爱于心福泽天下是为富。
关注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