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
先秦:佚名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伐檀》:坎坎:象声词,伐木声。寘:同“置”,放置。干:水边。涟:即澜。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稼(jià):播种。穑(sè):收获。
胡:为什么。禾:谷物。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县(xuán):通“悬”,悬挂。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辐:车轮上的辐条。直:水流的直波。亿:通“束”。瞻:向前或向上看。特:三岁大兽。漘(chún):水边。沦:小波纹。囷(qūn):束。一说圆形的谷仓。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伐檀》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伐檀》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歌,叙述了劳苦大众辛勤劳作和统治者无耻剥削的残酷现实。诗歌开始用劳动者劳作时的号子声拉开了序幕,勾勒出一群劳作者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在烈日酷暑下忍受着蚊虫叮咬,在森林里砍伐树木的场景,脑海中立刻闪现"纤夫拉纤"的苦难画面。"伐檀""伐辐""伐轮"都是指砍伐的树木是为了用作造车。是同一含义不同用法。接下来告诉我们砍下树木放置在"河之干""河之侧""河之滣",都是指河岸边的意思。河岸上堆积如山的树木,清澈河水碧波荡漾,在繁重劳作下,他们依旧在痛苦挣扎的缝隙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接着画面疾速跳转,一群不劳而获的"硕鼠"跃然纸上。他们"不稼不穑",不在田地里耕作,他们家里的庄稼却有"三百廛兮""三百亿兮""三百囷兮",这几个量词是泛指,是逐渐增多,其用意是表述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疯狂掠夺的行为逐级加量。而"不狩不猎",不用付出一丝劳作,他们家中悬挂着"貆""特""鶉",没见他们出去打猎,他们的家中却挂满猪獾、三岁大野兽以及鹌鹑,多么匪夷所思的现状,作者最后一针见血的披露出剥削者的丑恶嘴脸。"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素食兮""不素飧",你们这些所谓的君子呀,不是白白吃闲饭的,多么诙谐讽刺辛辣的寓意,正话反说,欲抑先扬,本来想把你踩在脚下,而今却把你捧上天空,文章到这里才让人深深体味作者的用心良苦。通过对剥削者的冷嘲热讽,揭露了他们的贪婪无耻的本性,表达了深藏心底的愤怒反抗情怀。诗歌写作手法上,运用复沓手法,反问句式,对比手法,还有长短句的交替使用,多角度深层次的揭露残酷现状,抒发悲愤反抗情怀,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