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果,VV,第282期《721矿游子》品读

红果果

第282期《721矿游子》品读

2020-11-30 阅读 2649
红果果
红果果

评论员:果果
文字编排:果果
制作发行:果果

评论员简介:果果,七零后,祖籍山西太原。核工业国营721矿下岗失业职工。现居浙江。

红果果

刚才读完了2020年11月30日出刊的《721矿游子》报第282期。
照例,应广大热心读者与粉丝要求,对本期内容作些品评。纯属个人观点,非喜勿喷。


① 继续拜读老前辈唐显章同志的回忆录《从铀矿到锰矿》,本期刊登第五章。读完之后,了解到唐矿长在701矿做的大量工作,主要记述了矿子弟上高中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矿职工在工作与生活中一些实际困难的解决应对。我有不少内心感受,特写下来与读者们一起探讨交流。
由于系统分属性质的不同,每个单位都是一个小社会,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同时每个单位又是在大环境社会下的一个分子组成,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之间存在一个利益共享、分工协作的对应关系。环环相扣,共同组成了社会命运共同体。
在应对701矿各种实际困难时,如何拿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是考验领导机关人员智慧与管理能力的试金石。唐矿长的做法是,为职工家属子女谋出路谋未来,在本单位暂时无法解决时,就必须与地方政府协调。矿子弟上高中要就远到县城去上,人家不接收咋办?人都一样,有了实际好处,自然就会绿灯大开。701矿不时地给当地学校送礼送物,以单位支援的名义拉拢人家。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得到了701矿这么多好处,当然也就网开一面了。
那个年代,职工的利益是单位的头号任务。一切都为职工利益着想。工人阶级嘛,是单位也是国家的主人,利益是能够得到充分保障的。
毛主席在建国前夕写的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到“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出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概以言之,就是要把新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人民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党章中说:“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在《宪法》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以上这些,都明确表明了我国的执政主体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联合农民,团结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它一切爱国进步力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有了工人阶级全心全意的政治支持,共产党就有了稳定的阶级基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规模国企改制的30年里,工人阶级是在全社会享有崇高的地位的。
不知何时起,“人民国家”的概念不再提及,而改之以“民族国家”代之。民族国家的提法,有意规避了阶级的概念,笼而统之地概括为不分阶级的全民族。民族国家,既可以是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当权,也可以是无产阶级执政。而“人民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即工农大众联盟)执政。刻意混淆这两个概念,势必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给那些想颠覆政权的内外敌对势力以把柄。
新中国是人民的国家,仍然具有民族国家的外在形式,但内部的阶级关系不一样,是工农占绝大多数的当家做主的国家。离开了人民,道路自信、民族自信、制度自信都无从谈起。
毛主席晚年对身边工作人员十分感慨地说过,“为了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人民代表大会和执政党,必定是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联盟占绝大多数人数比例的。如果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基层工农的人数少之又少,会怎样?当然就体现不了宪法和党章中规定的社会主义制度。

红果果

② 游海波写的连载《我的知青岁月》第4章。文中提到因上山下乡耽误了继续学习文化知识的进程。当下的小初中大的教育体系,已是市场化机制下的教育,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培养了怎样的人呢?我们来看看,有些城里人总是认为乡下人土气没文化没技术没修养。试问,城里人就真的比农村人要先进文明吗?你说农村人这也不会那也不会,那么,城里人能区分韭菜和小麦吗?城里人会种田耘田吗?城里人知道怎么区分节气吗?知道什么节令该种什么作物吗?……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死读书的人才,还是从实践中学习知识的人才?毛主席说学制要缩短,要有生产实践活动。而现在书是越读越长,研究生毕业了都还没接触社会,更不懂生活常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样高分低能拥有高学历的人,与有熟练生产技术和生活阅历的人,哪种算真正的人才呢?
文中提到一个强奸杀人犯叫游厚宗。此人也只是刑事犯罪,还不能列入阶级矛盾。相比之下,政治上与人民背道而驰才更可怕。毛主席说“立场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凡近40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才导致大量公知精蝇对国家体制造成危害。
如今的高考和单位选聘招人制度,已经成为新的科举制度。赵括、马谡们必将大量涌现。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生活中学本领,今后的人生道路才会迈的更稳,才有可能做出更大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知青上山下乡,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广阔天地里锻炼生活本领。

红果果

③ 孙莉写的摄影游记西藏朝圣。西藏可以说是人们心中的圣洁之地,没有被现代工业所污染。所以成了许多游客净化心灵的朝圣之地。当年就有一些学者严肃的指出,我们的生产发展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做会得不偿失。破坏一元钱的环境,将来会用100元来弥补和修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来发展工业,是对后代们极不负责的行为,也是不可持续的。
文中提到,2003年江西省教育厅组织了一个西藏考察团。考察什么呢?哪些人参加呢?照理说,教育部门的考察参观,必定是学校这类的教育场所。有些地方喜欢借助于学术交流、工作交流、访问考察、学习经验为名,借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实。反正是公款旅游,随便安个好听的学习交流参观的名字掩人耳目。
现在有不少组织员工重走长征路啊参观革命圣地啊什么的忆苦思甜活动,说是为了不忘初心,实际上还是游山玩水。到了地方,红旗一展,军装一穿,姿势一摆,照片一拍,小酒一喝,就算是参观学习了。
顺带指出,文章倒数第2段中有错别字。“再半个月的采风途中”,“再”应为“在”。

红果果

④ 游海波写的一篇通稿,邹家山分矿职工第7次聚会。写的很详细,气氛也很热闹。
以前或文或相片,看到过721矿运输队、一厂、云际、沙洲、二厂、在矿工作大中专毕业生等等聚会的消息。每年都会有全国各地的721矿矿友回矿聚会参加朝圣故土之旅,这说明721矿这座军工丰碑在人们心中的份量。
顺便也说说我的同学聚会。我所在的莲塘学校初中、高中,及我上大学的同学,都搞过聚会。2008年和2013年初中和高中全体聚会,我都没参加,因为那时我与大家没联系渠道,直到2015年才与大家联系上。大学聚会在2017年,我也没参加,被人拉进群十来天后我就退群了,看不惯一些大学同学摆排场显阔气。后来有同学告诉我说,你这个当班长的不去聚会,有点遗憾哦。
2018年,本是高中毕业30周年。在前一年大家就商量好了要隆重搞一个聚会,选在抚州。但最终不了了之,因为大家入群2年,矛盾与不合日趋明显,有不少同学干脆就退群了。组织者见此情况,问大家还搞不搞?没人吭气!呵,既无意,何相聚!
2019年夏,初中同学又搞聚会,地点在广州。我们初三(8)班50来人,报名的只有寥寥16人,实际到会的只有14人。让接待主办者好生尴尬与不爽。接待方是居住广州的原我们初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崔要武。他如今是广东建筑技师学院的校长,聚会地点就在他的大学校园里。安排好了,人却没来几个。
有人说,同学情,一世情。不一定哦,人都会变的。同学还是那个同学,人已不是原来那个人了。
现在的同学,只不过是一些被称之为“同学”的陌生人而已。当然,关系仍旧十分要好的同学也有,不能说都冷淡了。
这次邹家山矿友聚会,席间,有人当场诗朗诵以助雅兴。朗诵诗歌本是高雅的,观众和听者也应配合,如果别人在热情朗诵时,有个别人却在底下交头接耳聊天,或是来回走动,这不但干扰了表演者,也影响了演出效果。尊重他人的表演,也是一种礼貌和休养的体现。您说对吧?

红果果

⑤ 江林疆、张建国两位同志的通讯《原721矿老同志参观矿史展览馆》,介绍了金安公司领导陪同原矿老领导参观一事,这也是心怀故土、不忘初心的缅怀前辈们以身许国的壮丽史诗。
矿史馆在哪?我没去过。里面有哪些陈列?我也没见过。历史以图、文的形式得以传承,也可以对后来者起到极大的教育。历史就是一本厚重的积满灰尘的书。一切历史其实也都是当代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历史可以被真实完整地记载,也可以被当代人人为地刻意篡改。难道不是么?

红果果

⑥ 莲心女士写的散记参加傣族人的开门节。挺有趣的,短文介绍了云南傣家人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有个问题,傣家人是不是把苏玛开门节就另叫作“感恩节”?还是有些人牵强附会地把感恩节这个西洋人的字眼硬往傣家文化上凑?中华是没有感恩节的,也没有什么“东方的莎士比亚”。鲁迅就是鲁迅,汤显祖就是汤显祖。就跟西方人一样,他们从来不会把情人节叫作“西方的乞巧节”,更不会把莎士比亚叫作“西方的汤显祖”。为什么?这是一种文化自信与否的表现。

红果果

⑦ 汪勤义写的诗《秋恋冬》,名字就很有诗意。通过对发黄枯叶的自然落地,色彩变幻,联想到季节更替时大自然景致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情怀上的变化,反衬出自然的变化。特别喜欢其中这句“落下的枯黄的叶儿在寒风中飘来荡去,是死去前的不甘,还是寻找冬寒来临前的大地的地暖?” 但不知作者是有意把“温暖”写成“地暖”,还是笔误?

红果果

⑧ 陈乐静写的现代诗《回家》,情真意切,朗朗上口。以同事聚会为背景写出了心中的激情与相聚的温暖。心中的家和现实的家,一个是在现实中,一个是理想化的乌托邦。一个是现在的家,一个是逝去的家。家总是能给人以温暖与安定,无论是宽大豪放的别墅,还是小巧逼仄的蜗居。家,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港湾。

红果果

⑨ 杨志强的几幅书法作品。总体来说,笔力不错,以行草为主,有些功力。但其中有一幅有失水准,就是第2幅引录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这篇。里面有不少文字错误。第一,“岁岁重阳”中漏写了一个叠字“岁”。第二,“战地黄花”写成了“黄华”。第三,“不似春光”写成了“分似春光”。第四,“胜似春光”写成了“胜似春春光”。
错误太多。
看落款,此幅书于甲申年,那也就是2016年。不管老作品还是新作品,投稿前,最好审视一遍,以免泼出去的水收不回了。指出错误,还请杨志强同志海涵。也祝愿你今后出更好的书法作品让我们欣赏。

红果果
⑩ 彭书福矿友是个摄影发烧友。我猜他用的可能是佳能相机吧?作品的光影运用挺不错,取景也好。如果在摄影作品的思想内涵上更上一层楼,让不动的画面有灵魂有思想,而不只是纯粹的风景图片,那就更好了。


好,说了一大通,累了,去泡杯茶🍵喝。


果果
2020年11月30日15时
于浙江婺州


红果果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461
1
0
8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红果果

不忘粗心男的糊涂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