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绵绵念母校
往事历历忆开侨
— 叶梓洲
在开侨中学85岁华诞到来之际,我回到了阔别60年的母校,参加1959届高中毕业同学叙会。时近立冬,那天的天气却十分暖和,蓝天清风暖阳,映衬出我归宁时美好的心境。到了人生暮年,我变得格外念旧怀往,在开侨读书的点点滴滴常常会闯入我的梦境,无数次梦回母校,开侨时光让我梦莹魂牵!
甫一下车,我急不可待地步入校园,在周珠花副校长悉心指引下,我一一辨认当年的课室、礼堂、竹林……物换时移,大多已不是当年景象,但脚下这块曾经奔跑过我年轻身影的热土和烙在我人生履历表中的“开侨中学”四字,把我拉回到62年前……
逝者如斯,但美好的记忆永存。时隔62年,入学那天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1956年,我扛着被卷从恩平乡下来到开侨中学,一进校门,看到同学们大都穿着时兴的白衬衫、蓝西裤(开侨中学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名校),而我穿的是旧式的黑土布衫裤,就像一只灰鸭走进了白天鹅群里,显得十分土气。很快,我最初涌起的自卑就一扫而光。同学们热情地主动接近我,和我聊天,大家同吃同住,一起去打球游泳,一起钻研学业……没过多久,我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初次远离父母的乡下仔,在开侨中学汇入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开启了我人生求学和事业发展的崭新天地。从此,“开侨中学”四个字便深深烙进了我的人生历程,成为最美好的回忆和最深沉的怀念。
世事沧桑,但往事并不如烟。年逾80,一生中的很多经历都已淡忘,但当年开侨求学的一些感人细节,历久弥新。借此机会,撷取几个记忆片段,与各位同辈后学分享我的美好回忆。
犹记得学友情在崎岖乡间。记得高三上学期,班上有一位同学因为家里贫困辍学了。同学们知道后,都替他惋惜,甄文远同学提议大家一起去他家里动员他回校参加高考。甄文远带着我和振康还有五六位同学(年代久远记不清他们的名字了),一大早就赶往40里外的台山三八公社探望这位同学,劝说他回校。一路上过河越坎,有欢笑,有担忧,崎岖乡间路上洒下的是浓浓的学友情,至今想来,犹让人感动。
犹记得同窗情在德国莱茵河畔。记得2001年8月,我和老伴在香港拼团赴欧洲旅游,在游完莱茵河团餐时,同台的来自各地的团友相互寒暄、互致问候,闲谈间因开平、开侨中学几句简单的介绍,竟然与当年开侨的同窗甄星灿同学异乡相逢相认,两个少时同窗,时隔42年在异国他乡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真是感慨万端。万里相逢不识君,一句“开侨”涕泪流!此情此景,至今想来,犹让人感慨。
犹记得校友情在人逢患难病榻前。三年前,我不幸罹患重病,流连病榻近三年时间。期间,有老伴儿女媳婿的殷勤照顾,更有当年开侨同窗校友的殷殷关爱。最难得的是,当年教过我的周福暖老师和夫人不远万里从加拿大专程回来探望我,还有甄文远、李仲明、李箕畴、周宝相、麦健强、梁振康、刘碧霞等同学分别从美国、香港、广州等地多次亲临探望或打来关切的电话。正是这种青少年时代缔结下的深厚友情,感动着我、鼓励着过、安慰着我,让我战胜了病魔。患难见真情,这种浓得化不开的开侨学友情,就是最好的良药,也是滋养我生命的甘泉,至今想来,犹让我感动。
……
短短的一天开侨叙聚,打开了我的记忆闸门,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平添很多感动、感慨和感念之情。
感慨的是,岁月如梭,当年十八今八十。开侨中学见证了我一个黑土衫裤少年梦想的启程,留下了当时少年矫健的身影。如今归来一老翁,归宁当天,我特意穿上一件西装,带着老伴和儿子儿媳,以示对归宁母校的珍重。开侨毕业后我上了大学,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母校的教育和师长的教诲一刻不曾忘怀,不论时光飞逝,不变的是一代代开侨学子对开侨的一生感念之情。
感动的是,这次归宁母校,我有幸见到了暌违60多年的校友,见到了周老师还有我的同班同学仲明、箕畴、宝相、健强、振康、碧霞、启荣、耀中、洪澡等。最让人感动的是,周老师依然记得当年我习惯性一手托腮凝神听课的神态。这次相见时很多同学是经过介绍和仔细辨认才能认得出,大家相逢相认后把手言欢共话当年的情景感动了很多人。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不变的是当年的拳拳同窗情历久弥坚。
感念的是开侨中学现任的领导和师生,提供机会让我们这些分开60多年,各自散落大天涯的同学重回母校,欢聚在了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周珠花副校长亲切热情的全程陪伴,让我们这些垂垂老矣的校友们仿佛回到了当年。感念母校日新月益的发展,让开侨中学这所老校焕发新颜新姿,成为我们引以为豪又足慰平生的永远的精神家园。
一朝开侨人,一生开侨情。最后,祝愿周老师和同学们,不管身在哪里,都能快乐生活,安度晚年,永远心怀祖国、心怀开侨!祝愿开侨中学,矢志进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亿万斯年开侨校运隆。
2018年11月19日于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