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哥兄弟 姊妹七个,婴幼年几乎都享受过母亲悠车里的爱,然后渐渐成长起来。在懵懂的记忆里,母亲一边做着家务活,一边轻轻晃动悠车,嘴里还轻轻哼着“悠悠,悠啊悠,悠悠孩子睡觉啦……”就在母亲的摇篮曲中,我们安然入睡。所以,我似乎懂得了人们管悠车,又叫摇篮,就是这样的缘故吧。
悠车,又称“摇车”或“悠车子”,是满族人家传统育儿工具。悠车一般长100cm左右,宽60cm左右,高30cm左右,车底有横梁和底板,其形 如似小船,两头 微上翘,悠车帮儿 为椭圆形,是由桦树皮、兽皮、柳树条、薄木板等材料制作而成的,车帮儿的外侧 一般都用红或黄油漆 涂刷,并写有 “长命百岁”“龙凤呈祥”“富贵荣华”之类的吉祥文字,或者画上“九子登科”“吉庆有余”“喜鹊登枝”之类的装饰图案。有的悠车帮儿的上下边缘 还画有“云彩卷”,表示孩子长大了能升官晋级、飞黄腾达之意。悠车子的四角 钉着铜环,使用时在铜环上系四根绳子,将悠车子拴吊“房笆”上,即房屋的檩子上或两柁之间的木杆上。用手轻推,悠车子就秋千一样的荡悠起来,这样,小孩子就会在有节奏的悠动中酣然入睡了。
真别说,悠车对于孩子们的睡眠还真有好处,一是悠车子晃动,能产生一股凉风,可以消除孩子身上的热汗,使孩子睡的舒坦;二来悠车子的晃动,会使婴儿以为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所以入睡快;三则孩子睡悠车子时,一般不铺棉褥子,而是用 内盛谷草的布口袋 垫在身下,俗称“草口袋”,其 既利水又去火,婴儿睡着舒服又少生病;四是可使农家主妇的身心得到一定休憩和调整。母亲不用总抱着孩子,只是在孩子饿时才抱出来喂喂奶。如此不但可以轻松照顾孩子,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悠车起源于何时,我无从考证。但是,听大人们说,我家这辆悠车,是哥哥出生时,姥姥送来的。姥姥和母亲管悠车叫“腰车子”或“摇车子”,我不知道是形状像“腰子”得名,还是摇动起来像“摇车子”。只知道,大哥不用悠车了,二哥又舒适地躺在悠车里了。等二哥爬出了悠车,我又享受在悠车里……以至于后来的侄子侄女,也被母亲陆续地送进了悠车,享受着温馨快乐的童年。
近日回到乡下,瞥见童年的悠车静静地挂在仓房的墙壁上,上面布满了灰尘,就像饱经沧桑的老人,哺育了两代人,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一辆看似不起眼的悠车,摇出了母亲的希望,悠出了美好的未来。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母亲连同那载满挚爱的悠车,已经渐行渐远。模糊的记忆里,童年的悠车承载了多少欢乐,记录了多少幸福,如同悠悠往事,常出现在我们的梦境里。就像诺亚方舟,伴随着母亲的摇篮曲,带着我们驶向快乐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