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光阴,数不清的试验,6400多字的维摩诘所说经最终被成功复原。在泥胡兹印刷术发明1000年后,消失的记忆穿越时光的隧道,重现在世人眼前。再现泥活字印刷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孙寿龄从此复活遥远的西夏文化成为点亮这位老人生命之火的全新动力。
西夏文书法、西夏瓷器、西夏文明版画、西夏文童象棋,消失了1000年之久的西夏文明之光在孙寿林手里被一一点燃,最早的木活字与泥活字印本都出现在西夏并不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与巧合,西夏立国初期,党项人对文化充满了激情,学习文字、推广宗教、传播文化。
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刊印书籍,国家需求刺激了技术革新,在印刷领域,党项人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活字印刷这一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文明成果,无论是创制文字、兴办蕃学院,还是活字印刷,在绚烂多彩的西夏文化中,汉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坚持党项人的民族特色,向汉文化和其他文化学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文明之花在西夏的谷地上开始盛开。然而,寻求先进文明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元昊死后长达100年的时间里,西夏先后经历了三次母后当政、外戚专权,中原王朝的宫廷大戏也在兴庆府轮番上演梁太后当政时期,为了拉拢党项贵族,大力推行藩礼,而他的儿子皇帝秉常却钟情儒家文化。
当皇帝宣布废除党项的礼仪,推行汉礼之后,太后勃然大怒,掌握实权的太后因此囚禁了皇帝。后宫与朝堂的权力争夺演变为党项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藩汉之争。公元一千一百三九年,李仁孝继承皇位,他是西夏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此时的中国,宋室南迁辽朝灭亡金国崛起,一个新的历史格局已经形成。年轻的君王心中谋划的不是开疆拓土,而是如何学习儒家文化?一个少数民族的君王为何如此钟情于儒家文化呢?
研究发现,仁孝的生母很有可能是汉人,而他的父亲钱舜在位期间曾大力推行汉文化。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来自父辈的文化遗产并不是仁孝亲近儒家文化的全部原因从元昊到仁孝,党项人立国整整一个世纪,游牧文化的影子越来越淡,农耕文化逐渐成为西夏的基石,这是大势所趋。
作为最高统治者,仁孝要做的只是顺势而为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1972年西夏王陵出土的鎏金铜牛。重达188kg的铜牛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西夏从游牧文化走向农耕文化的一个标志。从保留至今的西夏壁画中,可以发现更多西夏进入农耕文明的线索。
有一张犁耕图,描绘了西夏在农业生产中用牛耕田的情景,二牛抬杠的农耕场面直到今天还在中国一些地区可以看到。踏对图呈现的是粮食加工场景,透露出农耕已经取代游牧成为西夏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传世的酿酒图很少,妇女酿酒图就更为罕见图中的蒸馏器说明西夏时期已经可以酿制酒精含量较高的蒸馏酒。锻铁图中所绘的术式双木扇风箱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古风设备,为打制包括兵器在内的精良铁器提供了技术保证。
仁孝时期,宋朝的钱币在西夏通行并大量使用考古证实,西夏中后期的时候和宋朝的经济已基本一体化,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横贯整个国家,祁连山下田园牧歌,贺兰山旁商队驼铃。
党项人、汉人、回鹘人、吐蕃人,多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任孝清醒地意识到,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只有主动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借鉴成熟的管理制度,才有可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