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自成行宫
文/闲者
千年古县,榆林米脂。因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
米脂县是一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这里是李自成的故乡。在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有一片宏大的建筑群,俗称“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作为举世瞩目的伟大农民革命领袖,他犹如行空巨龙,翱翔于神州八面,腾飞在华夏九天。
在明末农民革命运动中,他以黄钟大吕之声,疾呼“均田免赋”之口号,胸怀父老,志救黎民;用气吞山河之势,高擎“闯”字大旗,叱咤风云,战斗一生。
1643年,李自成攻占西安,翌年的一月份,他在此称帝,建立大顺国,并让侄子李过回老家修缮祖坟。李过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任务,同时开始营建“大顺王”回乡下榻的行宫。
行宫位于县城北侧的马鞍山上,是在原有真武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整个建筑群主要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玉皇阁、启祥殿、兆庆宫组成,座座楼阁殿宇雄踞山梁之上,气势恢宏。
身着龙袍的李自成衣锦还乡时,见行宫沿山势蜿蜒起伏,状如跃跃欲飞的巨龙,便将马鞍山更名为盘龙山。他给家乡父老带来众多礼物的同时,还设宴请他们大快朵颐,又在乐楼连办三天大戏,众人无不对其感恩戴德。后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清军杀至米脂,当地百姓冒死把真武大帝像重新搬进行宫,这一古建群才躲过一劫。
李自成只当了42天天子,却在陕北老家给自身建起行宫,奢华无比。李自成行宫构思独特,造型别致而有气势,行宫依山据险,是陕北少有的宫殿园林。
李自成是陕西榆林米脂人,世居李继迁寨。李自成去世以后,没有埋在陕西,而是埋在了英勇就义的地方,就是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
李自成毕竟当过皇帝,所以建立行宫,是顺理成章的。现在李自成行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3A景区。
行宫拾级而上,蜿蜒直达盘龙山顶,启殿、兆庆宫等巍峨挺拔,富丽堂皇。依山傍水,好风光。登上行宫以后,四下里的风景尽收眼底。
李自成行宫,典型的明清古建筑,招引参观人士赞叹。行宫内设有“李自成纪念馆”,展示李自成历史遗迹。
李自成原名鸿基,从小也是苦出身,为人牧过羊,当过银川驿卒,被辞退失业后,欠了举人的帐,被告到县衙,“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李自成被亲友救出,杀了债主,投奔起义军。
闯王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承袭了闯王的名号,喊出了“均田免粮”“开仓济民”的口号,打出了“迎闯王,跟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旗号,迎合了连年遭荒饥饿人们的心理,风起云涌,跟着闯王南征北战,直至攻入北京,逼崇祯皇帝到景山上吊自杀,大明朝灭亡。
可惜的是,李自成没有听李岩的话,进京后,骄傲了,迷失方向。将士沉湎酒色,贪欲享乐,兵卒烧杀抢掠,败坏军纪,对于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也没采取统战政策,加上手下大将刘宗敏强占了陈圆圆,终于酿出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短短42天,李自成就兵败如山倒,狼狈逃出京城,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多少人不就是因为贪污腐败身败名裂的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告别西柏坡“进京赶考”时说的一句话。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对历史的理性审视,对胜利的清醒认知,对未来的远见思虑。
走进李自成行宫,穿过历史的烟云,感受恢弘磅礴、豪迈大气的传奇。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就是要以史为鉴汲取教训,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202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