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元【美摄视界】,用文字和胶片记录生活之美,VV,上海曹家渡聖彌額爾天神堂
上海曹家渡聖彌額爾天神堂
2020-07-11
阅读 4932
袁元【美摄视界】
天主教上海教区曹家渡圣弥额尔总领天神堂位于长宁区万航渡路1066号,地处长寿路、长宁路和万航渡路三路交界的繁华地段。圣堂为传统哥特式,占地面积约为468.6平方,钟楼高37.2米,可容400人。圣堂优美独特的造型使他成为曹家渡地区的一道新的风景线。
1919年法籍修女鲁依斯佩、金闺在曹家渡传教并建圣弥额尔堂。1921年,曹家渡的热心教友曹毛媛捐出了三间平房和一块空地作宗教活动场所,后改建砖木结构楼房一幢,即老堂。1930年,在出生于奉贤的唐卓中神父主持下,由南通富商,天主教友郁建生捐献土地建成临时新堂。1931年(民国22年)升格为总本堂。1933年,外籍晋神父在新堂侧建三上三下共六间神父宿舍。1935年,本地神长双胞胎徐神父邀请建筑师潘世义设计主持筹建大堂工程。但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暂缓,工程队在小花园葡萄棚旁建弥额尔天神像供奉。1937年上海教区从松江总铎区划出一部分堂区设立嘉宝总铎区。总铎座堂设在曹家渡圣弥额尔堂。解放后,宗教活动逐步减少,时至1958年,因教育收归国家,于是撤掉修女住所,将圣堂移至北曹家宅108号(即长宁路108号)。
文化大革命期间圣堂关闭,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12月25日,曹家渡天主教堂重新恢复开放。几年后,长宁区教育局为补偿占用小学内的楼房之面积,将地处曹家渡堂后面的原幼儿园所在地划归教堂。直至2004年,曹家渡堂所在地区恰逢旧区改造,于是规划再次移地新建教堂,2009年的4月25日是新堂的奠基日。
历经2年半的建造和装饰,2011年9月29日,三大总领天神瞻礼,崭新的曹家渡圣弥额尔总领天神堂在众多神长教友的关心奉献下隆重开堂
艺术特色:
彩绘玻璃窗是哥特式圣堂中不可或缺的装饰,整所圣堂以圣经故事展现了救恩史,分为旧约和新约两组并一一对应,所有人物形象均为手绘烧制,传统写实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动人的场景让每一个走进圣堂的人均被天主在历史中逐步带领其子民走进真善美圣的国度之画面而深受感染。
圣所祭台是圣堂中最重要的设施,教会最大的圣事——弥撒圣祭在此祭献,祭台是主耶稣的宝座,圣所是天国在人间的延伸部分。一座圣堂的祭台设计直接影响着今后的礼仪生活和所有进入圣堂者对信仰外在表现的直观认知,其影响举足轻重。
由于在设计祭台前,彩绘玻璃和吊灯、跪凳的颜色和式样已经确定,这给祭台设计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整堂彩色玻璃和颜色鲜艳的跪凳、金碧辉煌的吊灯让祭台处于一 个尴尬的位置:若不能用超越以上这些附属设施的手笔来设计祭台,则整个圣堂内部将本末倒置——玻璃窗和富丽堂皇的吊灯都将压过祭台而突兀地出现在圣堂中。
为此,曹家渡堂祭台设计最终采用了东罗马宫廷建筑风格。此种样式早于哥特式,是东西方教会分离前的教会建筑常用艺术形式之一,整座祭台背景设计思路得益于对圣经中 伊甸乐园的描述和遐想:天主赐给原祖的一座美丽花园,园内充满了各种珍稀的奇花异草:花枝缠绕、藤蔓交错,到处生机勃勃。彩绘的使用正是让祭台富予地堂的 灵性和生命的律动,而描金则给祭台增添了神圣的光辉。
曹家渡聖彌額天神堂邢主教提醒信友们时所说:任何建筑,都有一个牢固的基础。“磐石”,意即“基石”,牢固的建筑物仰赖的是深度的“磐石”。感谢天主使我们有了新的圣堂,我们在圣堂里祈祷、参与弥撒、聆听圣言,圣言,可以使我们在信仰上成为“活石”。这“活石”就是我们的心,“我信”就是这块信仰的“基石”。
内院里的心形雕塑,是否正如主教大人所言之“活石”
摄影 文字 制作:袁元
摄于:2019.12.08.
郑重声明:原创作品,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点个赞抢个沙发吧~~
更多>
点赞用户
加载中...
1940
16
文章评论未开启!
0
125
分享
微信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微博分享
复制链接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复制链接成功!
袁元【美摄视界】
Ta好像忘记签名了...
关注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