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走出家门去旅行己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大自然中呼吸天地清气,感受万物蓬勃生机。山川草木,阳光雨露,沐浴身心。
每一次旅游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特别是去了很多次熟悉的地方。诗人汪国真曾说"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也许是许多人看惯了自己熟视无睹的风景而要奔向远方的原因,可是如果是很熟悉的风景而同行的人不同,熟悉的地方又会滋生很多新意。
今天邀约的人很特殊,她们是我深藏记忆中最美好的青春,是四十年前曾齐聚鹤城齐齐哈尔一起求学的大学同窗,是我经历三次高考之后金榜题名的见证者。青春多么美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挥斥方逑",那时的我们血气方刚,神彩飞扬,虽没有指点江山之志,但也曾激扬文字,扬理想风帆,奋笔疾书,游卷帙之浩繁。 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花甲之年我们再次邀约,与曾经的青春一起上路,去我的家乡阿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阿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它地处张广才岭西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带,“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金龙山的巍峨、松峰山的俊秀、阿什河的灵动,还有茂密的森林和多样的物种,尽显这里山水之灵秀,是大自然赋予这片黑土的“钟灵”之地。 阿城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市辖区,离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东南只有23千米。从哈尔滨收费站驱车到阿城城区只需20多分钟就可到达。便利的交通让更多的哈尔滨人奔赴山海,享受秀丽的自然风光,因而阿城也有哈尔滨“后花园“之称,是养生、休闲、避暑的胜地。
我们一行四人相约上午8点多从市区出发去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位于阿城金龙山镇(原大岭乡)境内,离哈尔滨市区东南59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盛夏七月,我以东道主的身份陪同老同学一起游金龙山,心情格外自豪。那座山、那片风景都是我心中最美的图画。汽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仿佛走进了绿色调的油画中,深深浅浅的绿在微风中不断摇曳,路两旁的小花点缀其中呼应着应接不暇,大自然天然的调色板,让旅行人的视角高低错落,远近变换,心生欢喜。
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我们几个人都享受了半价的待遇,不仅慨叹岁月的馈赠。 金龙山原名横头山,2008年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黑龙江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于阿城是金代发祥地,“金龙山”这一名称相较于“横头山”,更具文化底蕴和吸引力,有助于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2011年正式更名为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走进具有帝王之气的森林公园,满眼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植物花草香,沁人心脾,下几个台阶潺潺流水声飘进耳鼓,三座古色古香的小木桥架在溪水之上,浅浅的溪水清澈见底,溪水中有一方形石敦,上面坐着一对石刻的青蛙面对面深情地对望,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的蛙鸣溪。 看到"蛙鸣溪"三个字,我不禁联想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老舍先生以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先生作画。齐白石以超乎寻常的想象,最终巧妙地将山泉、青蛙与声音相结合,通过画面中的山石、流水和隐约可见的蝌蚪,暗示了远处传来的蛙声,从而达到蛙鸣阵阵,泉水叮咚“画中有声”的艺术效果。这幅画成就了齐白石艺术生涯中的经典之作。
站在桥上我想把这幅画在这天然的蛙呜溪还原,我努力地搜寻着蝌蚪的身影,想象着它从十里之外的山泉奔涌而来。可是也许小蝌蚪都去找妈妈了,这里只有淙淙流水和闪闪溪石,但这己足够让我们赏心悦目了。
过了蛙鸣溪我们开始朝登山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不时一队队青春的身影在我们身边飞驰而过,这是冬季高山滑雪运动员顶着烈日炎炎在刻苦的训练,一张张红扑扑稚气的小脸,全身汗流浃背地在滑板上前行,这最美的生命节奏,不禁让我们为青春点赞,同时也很心疼这些孩子们。
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岩壁为骨架,以清泉溪流为脉络,古迹人文点辍其间。金龙山主峰海拔只有826米,这里没有高耸入云的巅峰,也没有陡峭险峻的悬崖,有的只是平缓的山坡和木质栈道,非常适合不经常户外登山者攀登。 我们在一座山角下的小亭稍做补给休息后,就开始沿着木质栈道向山顶进发。路很缓,十多个台阶就是一段小平台,我们随着山路张弛有度地欣赏路两边的树木,沿途标志牌上为我们普及了树种知识,黄檗(黄菠萝树)、红松、水曲柳、胡桃楸、紫椴、白桦等,还有白牛槭、色木槭等红叶树种。这么丰富的天然树种为这片山林注入了万木争荣的特质。
这里大多是原始森林状态,空气清新宜人,负氧离子含量高达5万个/立方厘米,是养生、休闲、避暑的天然大氧吧,深呼吸感觉空气里散发着木香,甜滋滋的。没有人工雕琢的天然林,很多树木的根和石头缠绕在一起,形成天然的树抱石,让人叹为观止。
沿着山路十八弯木栈道,我们选择经一线天,登杜鹃峰。这个季节杜鹃花只有它的枝叶在热情欢迎着到访的游客,当我们气喘吁吁到达山顶后,视野豁然开阔,向远处眺望,群山连绵起伏,如同一条绿色的绸带,蜿蜒在天地之间,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美感。站在杜鹃峰的观景台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小小成就感爆朋,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观景台不时有彩蝶飞舞、昆虫嬉戏,为我们增添了很多乐趣。
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坚持不坐观光车,继续用脚步丈量。太阳时隐时现,走在栈道上悠闲地镀着步,在阳光射进来的地方,我们追逐着光,在碧透发亮的枝叶间打卡留下这光与影的美好瞬间。 快到山脚下,只见天空一片乌云浓布,山中瞬间下起了小雨。我们冒着小雨幸运地体验了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的洒脱和浪漫,这个小插曲为这次旅行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阿城不仅山川秀美,还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告别金龙山我们又驱车来到国家一级博物馆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说明书”,它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曾经的过往。阿城是金代发祥地,素有“女真肇兴地,大金第一都”之称,公元1115年,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今阿什河畔建都立国,历4帝38年。
大金王朝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厚重的金源文化遗迹,是女真族文明的重要源头;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滋养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人文精神,也涌现出不少在历史、文化等领域有影响的人物。深厚的历史积淀与辈出的人才,印证了这里的“人杰地灵”。
当我们伴着博物馆下班铃声走出博物馆时,我的心中又升腾起几分骄傲。我骄傲这里曾经有金戈铁马的征战,我骄傲这里曾有豪气冲天的拼搏,我骄傲这里曾是人间烟火人气最旺的皇城,我骄傲这里有劈开愚昧的文化基因,有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一天的旅行结束了,我们坐下来品尝阿城的美食舍利"俺家正宗杀猪菜”,在血肠、酸菜、肥肉片一锅炖的热气腾腾中感受阿城满族特色饮食文化,在金黄色的粘头包、玉米饼、大楂粥里嚼出民康物阜的丰收味道。 简单的木制卡间,松驰闲适的闲聊,一个个同窗的名字,一幕幕学生时代的趣事,一起串联起了青春的记忆。话语间我们脸上少许岁月的痕迹早己风清云淡,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活泼泼的青春时代,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青春真好,青春万岁!
同学相聚真爽,它让岁月放慢脚步,它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年轻,因为我们记忆深处永远住着一个青春年少的彼此!耳边响起《老同学》的旋律:无论相隔多遥远
仿佛你从未走远
无论分别多少年
好像你一直在身边
我们恋恋不舍地握手邀约下一次的重逢。亲爱的同学们,请记住:无论什么时候来,在金都阿城都有一盏灯为你点亮,都有一双温暖的臂膀欢迎你的到来!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