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文/石岩磊
刘伯承在十大元帅中独占多项第一,首当其冲的便是负伤次数最多,他先后遭受过9次重伤,其中最严重的是损伤了一只眼睛。
1892年,刘伯承出生于四川开县,即今天的重庆市开州区。他读过私塾,接受过新式教育,19岁时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因作战机智勇猛,很快得到提升。在护法战争中,刘伯承的右眼被子弹击中,手术时为避免麻醉剂伤及脑部神经,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硬刚。3个多小时的割肉刮毒过程里,利刃72次探进眼眶,刘伯承硬是咬着毛巾没出一声,实施手术的德国医生钦佩地竖起大拇指,称赞其为“军神”。
然而这并非刘伯承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儿子的坑爹之举差点要了他的命。1927年,刘伯承参加了南昌起义,任前敌指挥部参谋长,起义失败后他辗转来到上海避难。由于长期征战,刘伯承对在老家的儿子刘俊泰疏于管教,为弥补缺失的父爱,他将15岁的孩子接到身边照顾,没想到刘俊泰早已沾染上黄、毒等恶习。刘俊泰为了讨要赏钱竟然向特务出卖了父亲,好在刘伯承警惕性高,及时转移才躲过一劫,而父子情分从此断绝。
刘帅后来在组织安排下远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其军事指挥才能愈加精进。回国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中央纵队司令员、援西军司令员、八路军第129师师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七亘村伏击战等经典战斗,以及陇海战役、淮海战役等决定国运的重大战事,而其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校之父”的美誉。
“治军必先治校”是刘伯承恪守的信条,其早在中央苏区时,即担任过红军学校的校长兼政委,长征途中,他就任红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的红大校长,到达陕北后,帅兼任中央红军大学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兼任二野军政大学校长及政委。刘伯承在严谨治学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创造了我军的许多新名词,诸如把“军官”改称指挥员,“司令”改为司令员,“士兵”称为战士,“传令兵”称作通信员,“伙夫”“马夫”分别叫炊事员和饲养员,并一直沿用至今。
十大元帅中,刘伯承还是最长寿的一个,他于1986年与世长辞,享年94岁,而这正应了老子的至理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刘帅便由于身体状况欠佳而远离了政坛,不再过问政事,因此躲过了许多劫难,最后得以善终。遵照其遗嘱,刘伯承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了重庆的故居里。
1992年12月4日,位于重庆市开州区盛山公园里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有“壮志英华,从戎救国”“土地革命,屡建奇功”“烽火抗战,尽显神威”“解放战争,功勋卓著”“开国元勋,再铸伟业”“一代名帅,风范千秋”等6个展区,全面展示了刘帅光辉璀璨的一生,其英勇无畏足智多谋的传奇故事令人肃然起敬:军神不老,汗青永照。
202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