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206】《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总结(上)。
【1】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了140篇《内经》的文章。《黄帝内经》上下卷一共162篇,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学习了140/162=86.4%,即说明至今为止我们终于学习了《黄帝内经》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内容。我相信,随着越学越多的日积月累,会觉得越来越轻松和越来越快乐。
【2】这两天我们学的是《黄帝内经》上册的《刺腰痛篇》。本篇是一篇“论述文”,全篇大概有900字左右,我们用了两天多的时间分七期把它学完了。下面总结一下。
【3】本篇的题目叫“刺腰痛篇”,简单来说,就是关于对诸条经络引起的腰痛疾病应该如何针刺问题的讨论。
【4】本篇首先说明的是:五条经脉发生病变均可以引起腰痛。这五经脉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因为古时有的医者认为足太阴脾经主要管理的是腹部,所以,它不会引发腰痛。鉴于此,这里仅指提出了五条经脉,即三条阳经和两条阴经。
【5】接下来,本篇又说明了八种因为经脉或者络脉引起的腰痛症状。这些经脉和络脉分别是:(1)“解脉”,即足太阳膀胱经分散在膝关节后腘窝处的微小血络。(2)“同阴之脉”,即足少阳胆经在腿部的络脉。(3)“阳维脉”。即“奇经八脉”之一的联络各条阳经的一条从下至上的经脉。(4)“衡络之脉”,即足太阳膀胱经在大腿后外侧处的络脉;也有指“带脉”。(5)“会阴之脉”,一般指的是任脉。这里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在骶骨附近的一个分支。(6)“飞扬之脉”,即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腹部的一支别络。(7)“昌阳之脉”,即足少阴肾经在小腿部的支脉。(8)“散脉”,即足太阴脾经在小腿部的别络。(9)“肉里之脉“,即足少阳胆经在小腿部的分支。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