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蓼者莪,匪fēi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léi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糜mi3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biāo风发发bō。
民莫不穀gǔ,我独何害hé!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hū。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zú!
📚 朱熹:“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yàng以死。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qú劳而重自哀伤也。”(《诗集传》)
沈德潜qián:“《鸱chī鸮xiāo》诗连下十予yú字,《蓼莪》诗连下九我字,《北bè山》诗连下十二或字。情至,不觉音之繁,辞之复也。”
姚际恒:“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
方玉润:“诗首尾各二章,前用比,后用兴;前说父母劬劳,后说人子不幸,遥遥相对。中间两章,一写无亲之苦,一写育子之艰,备极沉痛,几jì(同记)于一字一泪,可抵一部《孝经》读。”“以众衬己,见己之抱恨独深。”(《诗经原始》)
丰坊fáng:“是诗前三章皆先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五、六章皆兴xīng也。”(《诗说》)
📚后世影响
《小雅·蓼莪》一诗所表达的孝念父母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晋书·孝友传》载王裒bāo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高逸传》载顾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裒,póu,一读bāo,用作人名时。王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