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辽东边墙,正是明代增修万里长城的浩大工程的一部分。在明王朝统一全国之后,为了屏卫京畿要地,曾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全面对长城进行了修缮加固;现在仍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就是明代始建并命名的。与此同时,在辽东的广裘大地上,也逐渐修筑了一条爬越千山万水的新长城,即辽东边墙。
辽东边墙,西起山海关天险,直抵丹东鸭绿江岸,总长一千七百六十余里。通常被人分为三段;从山海关的铁场堡到黑山县的白土厂堡,称为辽西段边墙,从白士厂堡到开原的镇北关,称为辽河套段边墙;从镇北关到丹东江沿台堡,称为辽东段边墙,即辽东东部边墙。它跨越千山,几涉大河,蜿蜒绵亘在现在辽宁省境内,构成了一道护卫着辽沈平原的森严壁垒。我们这里所要介绍的,是辽东东段边墙在抚顺一段的情况。
明朝建国初期,江山是很不稳固的。北部有被推翻了的元朝统治者的残余,东北有女真族的崛起,这些都是对明王朝的威胁。明英宗正统年问,发生“土木之变”,宫廷震动,举国上下一片混乱。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年,居住在苏子河畔的女真族首领李满柱,就曾率兵一万五千围攻抚顺城。到了成化年问,更几乎是无一宁日,明廷损兵折将,失地越来越广。成化二年(1466年)十一月,建州女真攻入鸦鹘山屯(今新宾县苇子峪乡三道关),明将邓佐率五百兵马出击,在双岭遇埋伏战死。
成化三年(1467年)春,建州女真又攻进碱厂及鸦鹘山屯,纵火焚堡门营舍,肆掠而去。这一年的九月,明将李秉、赵辅奉宪宗的命令率五万兵马,分路出征建州,直逼建州女真根据地一一灶突山下的老营,建州女真大部城堡被毁。建州女真人虽然暂时受挫,但对明朝的进袭并未停止,骚扰的区域仍不断扩大。明王朝为了防止建州女真的袭扰,除了选派重臣镇摄,增加官军防守外,还决定修筑辽东东部边墙,企图构筑一道能拒女真于外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