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新西兰是地球上的净土,南岛是新西兰的象征,那么湖泊就是南岛的精髓了,它们多由冰川成就,纯净静谧,景色迷人。其中颜值最高的当属南岛中部、阿尔卑斯山脉东麓的蒂卡波湖(Lake Tekapo)。
蒂卡波湖是绝美的--纯净的湖水倒映着南阿尔卑斯的群山,景色美不胜收;蒂卡波湖是多变的--湖水颜色四季不同,即使同一天也会随着时间、光线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深浅不一的蓝色间切换--蒂凡尼蓝、乳蓝、湛蓝、宝石蓝;蒂卡波湖还是有故事的--湖畔的好牧羊人教堂述说着拓荒移民的历史,它与雪山湖泊组成绝佳的风景,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也是许多新人办婚礼的地方;蒂卡波湖更是神秘的--湖泊及紧邻的蒂卡波小镇是闻名遐迩的星空拍摄地,是世界上罕有的“世界星空遗产”保护区。蒂卡波湖因此成为新西兰南岛最美丽的湖泊,也成了来南岛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在新西兰南岛之旅的第二天,从基督城出发,到了亚瑟山口看了城堡山,然后直奔蒂卡波湖。
在亚瑟山口时,天空阴云密布,天气阴冷逼人,我们开始担心蒂卡波湖的天气,如果天气不佳,湖水动人的蓝色和夜晚的星空拍摄将与我们无缘。从亚瑟山口开往蒂卡波湖的一路上,我们的心情变得和天空一样阴郁。离亚瑟山口渐行渐远,天空中竟有一小片蓝色从云层中脱颖而出,开始了与乌云的较量,最后蓝天占了上风,蓝天白云重现,我们的心情也由阴转晴。
正当我们在车上欣赏沿途风景之时,远处雪山映衬下的一抹炫目的蓝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随着车子驶近,湛蓝色的蒂卡波湖猝不及防地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湖泊的蓝和天空的蓝几乎融为一体,就连银白的雪山也被晕染了一层梦幻的蓝色,一瞬间被征服的我们赶紧从车上下来,一边惊叹,一边拍照。
此时已近下午4点,而最佳观景点的约翰山(蒂卡波小镇的制高点,海拔1031米)最后进入的时间是5点,那是饱览蒂卡波湖和小镇全景的最佳地点,于是我们只在湖边呆了10多分钟,就赶紧开车上山了。
来到约翰山山顶俯瞰,包括蒂卡波湖、蒂卡波小镇、麦肯奇盆地及四周的南阿尔卑斯群山的全景一览无余。整个长条形的湖泊犹如一块闪亮顺滑的蓝色绸缎,镶嵌在南阿尔卑斯群山之间,纤尘不染,清丽脱俗。宝石蓝色的湖水和金黄色的草地、银白色的雪山相互映衬,美轮美奂。
有人说蒂卡波湖像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错,以湖泊的形状、颜色和四周的雪山也有几分相似,但最神似的是这两个湖泊摄人心魄的纯净和静谧,令人身心愉悦,心灵荡涤。
紧邻湖泊一端的是只有四百多常住人口的蒂卡波小镇,小镇隶属于奥拉基麦肯奇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小镇及周边地区因为气候干燥、空气纯净、晴天率高和光污染少而成为著名的星空拍摄地,被誉为“星空小镇”,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摄影人和天文爱好者前来观测和拍摄星空。
山顶观景是360度无死角,我和老茂在山顶跑来跑去,拍的不亦乐乎,我俩暗自庆幸遇上了好天气,如果天气不佳,湖泊就黯然失色了。
湖水的颜色随角度改变而变幻。这个角度看过去的湖水呈现迷人的乳蓝色,就像是“湛蓝的湖水中倒进了乳白色的牛奶”,这是因为南阿尔卑斯山脉的积雪融化注入湖里,山上的矿物质也随之被冲刷下来,累积在湖底,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乳蓝色。
与蒂卡波湖相隔不远的另外一个小湖--亚历山大利娜湖(Lake Alexandrina),颜值与蒂卡波湖不相上下,却更为安静和与世无争,仿佛一处私藏的秘境无人知晓。如果时间允许,到此湖边走走,或者只是坐在湖边发呆也很惬意。
由坎特伯雷大学建立的约翰山天文台,具有专业的观星设备,是世界最南端的天文台和南半球最大的光学天文台,是新西兰太空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世界四大最佳观星胜地之一。
如想在约翰山顶观测和拍摄星空,必须报名参加官方认可的旅行机构组织的观星团,如由Earth & Sky组织的观星之旅(观星时长1.5小时),届时由专业的观星向导带领,在约翰山天文台通过专业的大口径天文望远镜观测南十字星座和麦哲伦星云等其他天体,甚至能看到木星上的木纹,以及土星和土星环,还有专业的天文摄影师免费帮你拍星空大片。
因为约翰山顶比小镇的光污染更少,天空更加暗黑,观测和拍摄到的星空也更加壮观,因此观星之旅深受摄影人和天文爱好者的青睐,但每天名额有限,需提前预约。我们因为考虑到在约翰山顶不能自己拍摄星空,就没有报名参加,而是计划夜晚到好牧羊人教堂附近拍星空。
我们在下午五点半离开了约翰山,去预定的民宿办理入住手续。民宿离蒂卡波湖、好牧羊人教堂步行仅几分钟,远眺依稀可见雪山湖泊和湖上的一座桥。
民宿前院有一个小花园,后院草坪上种了苹果树、板栗树、芦苇和不知名的灌木,环境宁静优美。
民宿房间宽敞干净整洁,厨房设备一应俱全,餐桌上有水果,桌垫的图案是蒂卡波湖四季的美景。可惜我们要赶去拍黄昏,不然就可以自己DIY一顿丰盛晚餐了。
钥匙上的小卡片标明民宿地址,以防万一迷路,可以问路返回,钥匙扣上套一精致的刺绣小袋,小小细节尽显主人的温馨体贴。他家在订房网站Booking上获9.5的极高评分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在民宿收拾妥当,我们就直奔好牧羊人教堂而去。来到湖边,已近黄昏。光线渐趋柔和,雪山、湖面和草地被覆上一层淡淡的金色,湖边石滩上聚集了赏景拍照的人。
建于1935年的石质教堂--好牧羊人教堂位于蒂卡波湖岸边高处,教堂的原始质朴与四周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俨然一副绝美的风景画,成为了蒂卡波湖明信片中的经典场景。夜晚时分,星空下的教堂更是美轮美奂,它还是拍摄星轨的绝佳地点。
作为蒂卡波湖的标志性景观,这里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还有许多新人选择在这里办婚礼。
随着时间的推移,雪山上被抹上了淡淡的玫瑰金色,倒映在湖面上,美轮美奂。
雪山上的金色渐渐由浅转深,并从山脚蔓延至山腰,乃至山顶,最后整座山体和山脚下的树林、石滩和湖面都被染上了璀璨夺目的金黄色,一幅完美的“日照金山”场景展现在我们眼前,令人惊艳。
从小镇一座桥上拍到的好牧羊人教堂和背景中的蒂卡波湖、远处的雪山、浅粉色的天空。此时太阳已下山,山峰和湖面除去金色的外衣,回归本色,却美不胜收。
一些游人仍留连在教堂旁赏景拍照,我们则去到小镇中心觅食,接着就是此行的重头戏--拍摄星空。
说到拍摄星空,我们徒有理论知识,却是零经验。因为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完全没有机会拍星空,偶尔刻意看见几颗星星,看到满天繁星简直就是奢望。一是晴朗无云的天气少,二是城市严重的工业污染和光污染让仅有的几颗星星也黯然无光了。这次漂洋过海来到世界著名的观星胜地,怎么也要拍一张星空照做个留念吧。
当夜色降临,我们从民宿走出来(晚上9:30左右),下意识抬头望向天空的一刹那,我们惊呆了。在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据说裸眼可观测到几千颗)正一闪一闪的望着我们,闪耀的银河正从头顶流淌而过,银河最亮的部分--南十字星座清晰可见,如此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兴奋不已,在寒冷的夜色中拿手电筒照路,加快脚步走向好牧羊人教堂。准备接近教堂时,有管理人员要求我们关闭手电筒,并告知拍照时禁止任何光源的使用,以保证整个区域的足够黑暗。尽管如此,在我们拍照时仍不时有亮光干扰,特别是附近行驶汽车车灯的突然闯入会打断了长时间的曝光,或者画面的完美受到了影响,不过这是后话了。
初秋新西兰山区的夜晚,气温也只有三四度,寒气逼人,我们带来的羽绒服、围巾和手套正好派上了用场。尽管夜黑风冷,教堂附近仍然挤满了拍照的人群和三脚架,我们好不容易找了个空挤了进去,支好三脚架,调试了星空拍摄的参数,试拍了几张,都失败了,不是太亮就是太暗,照片上只有密密麻麻的点点,看不到一点银河的影子。听着四周此起彼伏的快门声,看着旁人拍出的璀璨星空照,我们开始焦虑了,老茂赶紧虚心向旁人请教,可相机品牌或型号不同,同样的参数拍出的效果却差异甚大,我们屡试屡败,当时放弃的心都有了。
这时更悲催的事发生了:三脚架的一个螺丝竟松了下来,怎么也拧不上,这样的两脚架如何顺利完成长时间的曝光,这时我内心已是放弃。老茂却不甘心,她让我扶稳那根无螺丝固定的脚架,他继续拍摄。我把手套脱下,用被冷风吹冻的手紧紧扶着脚架,眼睛盯着屏幕,直到曝光完成,手才松开。然而这期间不断有电筒或车灯的亮光闪入,于是长曝被打断,简直让人崩溃,每次摁下快门后,我们都祈祷亮光不要出现,有几次亮光出现在最后几秒钟,让我们功亏一篑。最后我们不得不舍弃地面景物,只对着星空拍摄,以避免地面亮光的干扰。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已降到了零度,寒气更甚,我扶脚架的手几乎已冻僵,就在我们的耐心将被耗尽之时,拍出的照片终于出现了银河的轮廓,南十字星座也清晰可见,南半球浩瀚无垠的星空终于被我们定格下来了,我和老茂相视一笑,心满意足了。
我们离开教堂返回住处,途中还不时仰望星空,却意外发现,因为远离了教堂,没有了众多拍摄者的聚集及汽车的驶入,光污染反而减少了,星空更明亮了,于是我们在半路上又拍了几张,才依依不舍地回去。
第二天早上,我们醒来看向窗外,碧空如洗,暖暖的阳光倾洒在后院的草坪上,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赶紧起来用好早餐,在民宿周围蹓跶了一圈,然后去好牧羊人教堂拍蒂卡波湖的清晨。
主人房间门口一侧墙上的这版字颇耐人寻味:生活的本质--有爱的人,有想做的事,心中有期待,看似简单,却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草地上掉落了很多板栗,这还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还未去除外衣的板栗。
小镇房屋四周五彩斑斓的树木和灌木,在蓝天的映衬下鲜艳夺目。
这家民居种植的山葡萄,泛红的叶子窜出了围栏外,也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路边有几颗野苹果树,苹果个头不大,大多已成熟变红,甚至已熟透掉落地上,貌似也无人捡拾,不知这苹果可是酸甜可口。
清晨被阳光唤醒的蒂卡波湖,湖水碧蓝清透,如小家碧玉般温柔恬美。
清晨时分,游人稀少,蒂卡波湖宁静祥和,适合坐在湖边赏景发呆。
昨天热闹了一天的好牧羊人教堂此刻难得的安静,正好可以和它独处了。
面积不过二三十平米的教堂非常袖珍。它的外墙由深浅不一的灰色、青色和褐色石块砌造而成,原始而质朴。
在朝向湖泊的窗边布道坛上立着一个十几厘米高的十字架,从教堂内朝外望,十字架与窗外的蓝天白云、远山近水相映成趣,是摄影人喜欢的经典场景。可惜此时教堂内已被禁止拍照,我们只好在窗外将就拍了一张,窗户上倒影着远山近水,权当留个纪念吧。
我们在教堂四周转悠之时,一对来自英国的夫妇让我们帮他们拍合影,然后大家聊了起来,他们盛赞新西兰纯天然的美景和这里的湖光山色,我们也说起曾去过英国旅行,喜欢那里的乡村风光,如有机会还会故地重游,他们听了很高兴。临别时和他们合影留念。
教堂旁一座小山包上耸立的牧羊犬铜像制作于1968年,是用来纪念当年拓荒时代牧羊犬为保护羊群所做的贡献,像座上镌刻着:没有牧羊犬,就没有小镇的今天”。因为在拓荒时代,牧羊犬们协助欧洲拓荒移民在当时荒芜人烟的麦肯奇地区(蒂卡波湖一带)放牧羊群,继而开拓农田,从而建立了蒂卡波小镇,因此小镇居民一直铭记这些牧羊犬们的功劳。
返回民宿途中,看见一处被薰衣草和玫瑰花包围的民居。
随着太阳升高,气温回升,草地上结的霜已被融化。这时我们也将离开蒂卡波湖,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正在我们的汽车即将驶出小镇之时,蒂卡波湖一处湖湾内乳蓝色的湖水在我们眼前闪了一下,非常惊艳,这正是老茂昨天曾经想来拍摄的湖湾,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停车下来,朝这片湖湾走去。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乳蓝色的湖水泛着微光,纯净而透亮。
湖边一株紫色的羽扇豆花(俗名:鲁冰花)。如果你是春天来到蒂卡波湖,好牧羊人教堂附近的湖畔盛开的鲁冰花将绵延成一片紫色的花海,与湖泊、教堂交织成一幅美轮美奂的风光画卷,它已成为新西兰明信片上的经典画面,也是春游新西兰的人们所向往的。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壮美的景色,只能想象一下了。
离开湖湾,我们也暂时告别蒂卡波湖,前往瓦纳卡湖,后天再重返蒂卡波湖。
昨天来到蒂卡波湖也是临时调整的行程,因为就在我们即将启程新西兰之前,南岛连日的暴雨冲垮了前往西海岸公路上的一座桥梁,桥梁修复尚需时日,我们原先计划的西海岸两天行程不得不取消,从而调整到蒂卡波湖和瓦纳卡湖各住一天。因为无缘西海岸著名的福克斯冰川和马瑟森湖了,我们有些沮丧。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在蒂卡波湖的一整天都有好天气相伴,在每一个时段甚至每一个角度都捕捉到了蒂卡波湖最美丽动人的一面。对于后天蒂卡波湖的行程,我们也没有太大压力了,毕竟我们已经收获满满。
离开两天后的下午,我们重返蒂卡波湖。这次预定的是一家华人开的民宿,隐匿于小树林里的房屋与蒂卡波湖近在咫尺,走出民宿的院子就可以观湖拍星空了,不知我们今晚是否还能幸运地再次与星空相遇。
主人把自家三间平房改成了民宿,周围树林环绕,空气清新,环境幽静。
房屋周围的松树林、不知名的红果子树和隔壁庭院里的白色月季花。
这是我们住的小屋,石质的外墙,从房檐上向下缠绕的藤蔓植物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房屋整洁干净,红色搭浅绿色的家具和软装新颖独特,摆设简单实用,装饰柜上的小摆设透露着主人的喜好,整间房屋安静中透着灵动。最打动我们的是一应俱全的厨房设备和用具,让我们有机会享用了一顿DIY的大餐。
我们在黄昏时分来到蒂卡波湖边,因为当天多云,没有了光线,湖水也黯然失色了。不过天上大片的云彩却蔚为壮观,我在湖畔的石头上坐着,吹着风,看着远山近水和向天边蔓延的云彩,悠闲自在。老茂站在我身后拍着云,不时我也出现在他的镜头前景里。
夜色中的好牧羊人教堂,仍有游人流连在它的四周,只是今天多云,他们无缘看到教堂上空流淌的银河和璀璨的星空了。
停车场上还有很多车未返程,或许他们的主人不想放弃,留下来继续守候,期待奇迹出现?
第二天清晨起来,拉开窗帘,方才发觉昨夜下了一场雨,草地上湿漉漉的。眼前还闪过一抹红,朝天空看去,竟是漫天红霞,我拿起相机一阵小跑来到湖边,稀疏东边的天空上彩霞飞舞,有一处山顶上的天空如被火烧般赤红,红色云层下方闪耀着一小片金黄色,那应该就是日出的位置,也许我们错过了一场壮观的日出。
我们最后一次在湖边蹓跶,此时枫树已染上初秋的颜色。
这个秋天,我们遇见了最美的蒂卡波湖。遇见最美的湖水--清晨的乳蓝、午后的宝石蓝、黄昏时的湛蓝和此刻的蒂凡尼蓝;遇见最美的天象--清晨的彩霞、午后的明媚阳光、黄昏时的日照金山和夜晚的璀璨星空;更遇见了最美的风景--好牧羊人教堂和雪山湖泊交织成的绝美画面。蒂卡波湖是南十字星空下的人间净土,是大自然最美丽的馈赠。
这个秋天,我们告别最美的蒂卡波湖。待到来年鲁冰花盛开的春天,我们与它再相约,邂逅一段春暖花开的浪漫。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