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VV,古文观止📚 第二十一篇📖 《齐国佐不辱命》

南南

古文观止📚 第二十一篇📖 《齐国佐不辱命》

2025-07-03 阅读 4775
南南
齐国佐不辱命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记录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宾媚人(国佐)在鞍之战后面对晋国苛刻求和条件时,以智谋与勇气捍卫国家尊严的故事。该文被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入《古文观止》,成为展现外交智慧与文言艺术的典范之作。
南南
🎤贺超英-齐国佐不辱命
00:00
03:22
🎤东燕-齐国佐不辱命
00:00
02:48
🎤耘静-齐国佐不辱命
00:00
03:05
🎤南南-齐国佐不辱命
00:00
03:06
原文: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yú,击马陉xíng。
  齐侯使宾媚人赂lù以纪甗yǎn、玉磬qìng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kuì,永锡cì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róng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quē。四王之王wàng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bà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敷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tiǎn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mǐn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yú烬jìn,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南南
译文
  晋军追赶齐军,从丘舆进入齐国境内,攻打马陉。
  齐顷公派宾媚人将纪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并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不行,就任凭他们所为。”
  宾媚人送上礼物,晋国人郤克不答应,说:“必须以萧同叔的女儿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人家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而且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诗经·大雅·既醉》说:‘孝子的心从不衰竭,永远赐福于你的同类。’如果以不孝命令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类吧?先王划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们的利益。所以《诗经·小雅·信南山》说:‘我划定疆界,治理沟垄,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您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说‘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就完了,只顾有利于您的战车出入,不顾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遗命吧?违反先王就是不义,怎么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诗经·商颂·长发》说:‘施政宽和,百福聚集。’您实在不肯宽大,从而抛弃各种福禄,这对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国国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辞在先了,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应。那就请允许我们收集残余,在敝国城下决一死战。即使敝国侥幸取胜,也要服从贵国;况且不幸战败,敢不完全听从贵国的命令?”

背景:晋齐冲突与战败危机
公元前589年,齐顷公攻打鲁、卫两国,晋国联合鲁、卫、曹组成联军伐齐,双方战于鞌(今山东济南)。齐国大败,晋军乘胜追击至齐境丘舆、马陉,兵临城下。

南南
齐顷公被迫求和,派上卿宾媚人携带重礼(纪甗、玉磬及土地)前往谈判,并授意“若晋不允,则听其处置”,态度几近屈服。
南南
晋国的羞辱性条件
晋军主帅郤克(因早年出使齐国时被齐顷公之母萧同叔子讥笑驼背,怀恨在心)提出两项无理要求:
1.以齐君之母为人质(“必以萧同叔子为质”);
2.改造齐国田垄全为东西向(“尽东其亩”),以便晋国战车长驱直入。
此举实为借战胜之机泄私愤,兼具政治羞辱与战略控制意图。
南南
宾媚人的智辩与反击
宾媚人立足礼法与现实逐条驳斥:
以孝道斥人质要求:
指出“萧同叔子乃寡君之母,亦犹晋君之母”,若强索人质即逼诸侯行不孝,违背周天子“以孝治天下”的王命,更引用《诗经》“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强调道德约束。
以地利斥亩制要求:
批评“尽东其亩”只顾晋国战车之利,无视农田“物土之宜”的自然规律,引用《诗经》“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揭露其违反先王治国原则,斥晋“不义”,不配为盟主。
以战意逼晋妥协:
最后亮出底线:若晋拒和,齐将“收合余烬,背城借一”(集合残兵背城死战),并声明“胜则从晋,败亦听命”,以玉石俱焚的决心迫使晋国权衡利弊。
南南
结果:不辱使命扭转危局
晋国理屈词穷,又忌惮齐军背水一战,最终接受和议。宾媚人以弱胜强,保全齐国尊严。

南南
外交辞令的典范价值
宾媚人的辩词被誉为春秋外交辞令的巅峰:
逻辑严密:以“孝”“义”为纲,句句紧扣礼法,使晋国陷入道德困境;
刚柔并济:先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后以决战意志施压,兼具儒雅与威慑。
文中“背城借一”更成为誓死抗敌的经典典故,彰显语言的力量。
思想内涵的深刻性
德政批判:通过驳斥晋国的霸凌,揭示强权违背“先王树德济民”的理念,呼应儒家“仁政”“孝治”思想;
弱国智慧:为后世提供“以理抗暴”的范式,证明道义可制衡武力。
文学艺术的卓越成就
结构精巧:从“致赂-拒和-驳斥-威逼”层层推进,张弛有度;
引诗证理:三次引用《诗经》,增强说服力,体现春秋“赋诗言志”的独特文化;
人物鲜活:宾媚人不卑不亢的使臣形象跃然纸上,与郤克的狭隘形成对比。
历史叙事的经典模板
《左传》以“礼”为尺评判历史,此篇正是典范:
通过个体事件(一笑之仇引发战争)反映春秋霸权更迭的动荡;
以“小人物”宾媚人的智勇,传递“德重于力”的史观。
南南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1131
1
0
1124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南南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