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青,我的生活日记,VV,戏韵邛水·梨园经典篇

木叶青

戏韵邛水·梨园经典篇

2025-06-27 阅读 4634
木叶青
木叶青
三穗县戏曲协会自 2017 年 5 月成立以来,始终以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为宗旨。协会不仅致力于学习传承京剧、越剧、豫剧等国粹戏曲,更深入挖掘地方戏曲文化,创编了苗族花灯戏《婚俗》、侗族山歌剧《嫁姑娘》等特色剧目。今日借微信平台选播几则实地演出的戏曲节目,邀您共赏。在袅袅余音中,感受传统文化与多元艺术交织的璀璨光芒!
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铁梅的经典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由协会的刘昌英女士为大家精彩演绎。刘昌英女士堪称一位资深 “老演员”,她历经特殊历史时期对样板戏的打磨与历练,在演绎样板戏的岁月中积累了深厚功底。时至今日,她的嗓音依旧嘹亮动人,相信此次她定会以精湛的唱功,生动诠释出唱段里革命后代矢志继续革命的壮志豪情 。
越剧《红楼梦》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由协会游巧燕女士献唱。游女士作为经历过特殊历史时期的文艺爱好者,早年在 “上山下乡” 岁月中便展现出戏曲天赋,尤擅京剧演唱,其嗓音高亢清亮,曾因独唱《青藏高原》的震撼表现力而为人称道。如今她跨界演绎越剧,在吴侬软语的旋律中融入独特的声线张力,必将为这一经典唱段赋予别样韵味。
协会会长安莉女士堪称戏曲演唱的 “多面手”,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皆能驾轻就熟。今日她特别献唱豫剧《花木兰》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以铿锵有力的唱腔诠释巾帼豪情,于刚柔并济间展现别样艺术风采。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作为荆楚文化的璀璨明珠,以其灵动婉转的唱腔搭配铿锵明快的鼓点节奏,演绎出极具湖湘特色的欢快韵律。此次由协会金利华先生与张跃珍女士联袂献演 —— 金先生身为湖南籍艺人,深谙湘地乡音精髓,其唱腔中流淌的自然韵致与浓郁乡情,恰如一壶陈酿湘茶,将花鼓戏的本土魅力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传统与现代的艺术交融中,协会会员以独具匠心的艺术表达,将经典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与现代京剧腔调完美融合。演唱过程中,演员们充分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以铿锵有力的行腔吐字,彰显出对革命历史的深情礼赞,对经典旋律的创新诠释,也全方位展示了协会会员深厚扎实的唱腔功底与勇于突破的艺术探索精神。
由协会安莉、游巧燕、金利华和张跃珍四人演唱的一曲《党啊!亲爱的妈妈》,以京歌独有的艺术魅力震撼开唱。京剧韵味十足与现代音乐元素完美交融,字正腔圆,与民族管弦乐交织成宏大音浪,每一个音符都凝结着对党的赤诚忠心,每一句唱词都化作献给祖国母亲的祝福。
在1939年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江南水乡——沙家浜,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我地下共产党员与敌伪“智斗”的故事!由安莉女士扮演英勇机智的阿庆嫂,在春来茶馆的方寸之间,以一杯清茶为盾,巧言妙语周旋敌寇;向启坤先生饰演的刁德一,眼神里藏着算计,举手投足间尽显阴险狡诈;姚祖谦老师塑造的胡传奎,蛮横霸道的做派更是将草莽司令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三位演员将用精湛的唱腔与细腻的表演,带我们重回那段暗流涌动的岁月,感受地下党员与敌寇的惊险交锋! 请您欣赏现代京剧《沙家浜》的经典片段 ——《智斗》
2019年,三穗县戏曲协会创作了苗族花灯戏《婚俗》
在三穗县良上镇,有一座被时光镌刻的 “中国传统村落”—— 雅中村,那里青山环抱,苗家吊脚楼错落有致,千年民俗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第一幕《玩婚》将带您走进这片神秘的苗寨,领略 “玩山成婚” 的浪漫风情。章阿哥由杨国军老师扮演;吴三妹由张跃珍女士扮演。​
第二幕《嬉婚》山歌为媒,情意绵长。苗家儿女在青山绿水间 “玩山” 对歌,那一首首山歌,是他们传递爱意的纽带。
第三幕《贺婚》经过时光的沉淀与彼此的了解,一段美好的姻缘即将步入新的殿堂。让我们继续跟随演员的脚步,去见证他们如何按传统习俗,举办一场热闹的婚礼,共享这份喜悦与幸福!
在黔东南圣德山下的木良侗寨,岁月封存着千年婚俗密码。解放前夕的闭塞村落里,“媒妁之言” 编织姻缘红线,“父母之命” 叩响幸福之门。侗族山歌剧《嫁姑娘》穿越时光,截取婚俗画卷最动人的片段 —— 花轿摇曳惊起山路涟漪,唢呐欢鸣奏响山野乐章,姑娘与女友的离歌在楼门房间萦绕,将古朴婚俗化作舞台上流动的民族史诗。
上篇《接亲》,带你沉浸式领略侗族婚俗的神秘浪漫,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民俗盛宴!
当接亲队伍抵达女方家门前,一场智慧与热情的交锋悄然上演。听!女方家的姑娘们以歌为盾唱道:“座在家中人安静,外面来的什么人? 一无文书二无信,你为哪样到寒门。” 这是侗家姑娘特有的 “拦门礼”,用歌声筑起第一道关卡。而接亲人亦不甘示弱,以歌为剑,铿锵回应:“两姓有缘又有份,我来贵府接新人。男女双方把婚定,鸿雁传书早行文。” 你来我往间,盘歌(酒歌)的对唱,不仅是对答如流的考验,更是侗家文化与礼仪的生动展现。​
喝过拦门酒,接亲人与陪嫁女们唱起伴嫁歌,关亲客一句 “子子青,翻山越岭来接亲。鸿雁传书报的信,接妹婆家管前程”,道出接亲的使命与期盼;女伴们却以 “子子白,想起我妹值不得。一尺五寸娘盘大,长大又是外乡客”,诉尽对姑娘远嫁的不舍与眷恋。歌声你来我往,“子子黄”“子子红”“子子青” 的唱词流转,既有对传统婚俗的遵循,又饱含着人间最真挚的离情别绪。会让您沉浸在这一首首伴嫁歌中,感受侗族婚俗里最细腻动人的情感与文化传承。
在催 “发亲” 的唢呐声穿堂而过时,在隆隆鞭炮声震响天地间,一场承载着千年习俗的传统婚礼正拉开发亲的序幕。只见新姑娘轻移莲步,于祖宗牌位前驻足行三鞠躬辞别礼,吃 “分离饭”,梳妆人执起碗筷,口中念着吉祥祝语,并唱道:“这杯酒来满摇摇,年开月利是今朝。红头盖在妹头上,你脚踏云梯步步高……” 歌声里,是对新姑娘的期许,更有 “孝敬公婆、团结妯娌” 的叮嘱,字字句句,都裹着亲人的暖意。一路的鼓乐喧天,这是岁月里最动人的婚嫁诗篇。

在黔东南三穗县的青山环抱间,有一座流淌着苗族千年文脉的古老村寨,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乡村振兴剧《幸福家园》以细腻笔触,将这片热土上的奋斗故事娓娓道来。​
故事从一场因抖音自拍引发的 “家庭风波” 拉开序幕。女主角土英痴迷于抖音"直播带贷”,希望在网上宣传家乡“土特产”却遭到爱人的不解与阻拦。关键时刻,村支书化身 “和事佬”,以春风化雨般的智慧化解了夫妻间的隔阂,更点燃了村民共建幸福家园的热情。​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行动全面展开。村民们携手传承“竹编工艺”非遗文化,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苗族人民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勤劳的双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完美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在苗寨的直播间!村里的特色美食:灰碱粑用传统工艺制作,天然草木灰浸泡糯米,做出来的粑粑软糯有嚼劲,不管是煮着吃、炒着吃,还是蘸上秘制酱料,那味道,绝了!​米粉,精选优质大米,经过多道工序,口感爽滑筋道!早上来一碗热腾腾的米粉,配上鲜美的汤汁和可口的配菜,一整天都元气满满!三穗麻鸭,那可是名声在外!中国“四大名鸭”之一,麻鸭都是散养在青山绿水间,吃的是天然谷物,喝的是山泉水,肉质紧实,营养丰富!不管是做成卤鸭、炖鸭汤,还是红烧,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一份份订单,不仅是对绿色美食的认可,更是对苗寨乡亲们辛勤付出的肯定!为了庆祝这份丰收的喜悦,苗族同胞们打起金钱棍,敲出幸福节拍;看,村民们手持金钱棍,脚步轻快地走来了!金钱棍上的铜钱叮当作响,就像我们此刻欢快的心情,每一次敲击,都诉说着苗寨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个舞步,都踏出了乡村振兴的铿锵节奏!​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充满活力的氛围中。
《幸福家园》不仅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情感大戏,更是一曲礼赞苗族人民奋斗精神的时代赞歌。它生动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苗族村寨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
让我们感受到苗寨儿女的热血与柔情,见证乡村振兴的辉煌成就,领略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注:戏韵邛水系列:《梨园经典篇》《丝竹流金篇》《舞动夕阳篇》《品情雅韵篇》《竹板传情篇》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1299
0
0
0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木叶青

当一辈子老师。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