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红了
文字:娑婆迷离💫💫摄影:娑婆迷离
音乐:《高粱红》
我母亲是贵州黔西人,我外婆家的后山有几亩高粱地。 每到秋季,高粱成熟,红艳艳的一大片。
待到傍晚,红红的高粱,与红红的晚霞,相映成趣。那种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季羡林在《永久的悔》一文,说到他小时候所吃的食品。食品分三种:白的,黄的和红的。
红的是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季羡林的口粮就是红的。
黄的是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季羡林偶尔得吃。
白的是麦子面馍馍,季羡林难得吃上一次。
高粱是密密地植根在我童年的心田里的,我童年的房屋是用粗粗的高粱秸搭建的。因此,我的生活处处离不开高粱。走进家门,院子里倚着墙站立的是已经枯干了的高粱秸,那红红的穗子已经被收进藏着父母美梦的粮囤里。年迈的外婆,常常站在高粱秸前呆望,而且对高粱秸说着一些悄悄话。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对高粱这样钟情,问她时,她有些答非所问:“你看,这高粱只会站着,不会躺着。”我虽然不明白,但我确实很少看到倒在地上的高粱秸,纵使已经被砍掉。或许这是农民的习惯,或许这是高粱的意愿。如果是在田野里,高粱秸也是被捆成束,然后让几束相互支撑着,鼎足而立,再大的风也不能将它们吹倒。
这样最好,高粱的骨骼从来就是最坚硬的,它们宁肯腐烂也不愿倒下示人以软弱,看到人们同情与怜悯的目光。祖先正是看中了高粱宁折不弯的特点和勇于抵御风雨的精神,才将它们编织成高粱秸箔铺在房子的屋顶上,使它与那些具有坚韧气质的榆木、松木为伴,筑就一家人的乐园。这样,高粱也就适得其所了。几十年的烟熏火燎,加之时光的慢慢吸吮,高粱的生命精气完全献出,这才算是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
我躺在老家的大床上,望着屋顶上已经发黄的高粱秸箔,感觉它们是幸运的。我的眼前浮现出许多年前先辈将它们耕植在田地时的眼神与表情,那是充满了热切期待与渴盼的呐喊。恰值风调雨顺,高粱一个个长得身强力壮,膀大腰圆,于是秋后便收获了农家那一小车一小车的很有分量的欢乐。
那红红的高粱穗,把早晨和黄昏的太阳都染得耀眼,让举着鞭子赶着牛车前行的歌声也强劲得能撞倒挡在路上的忧虑与失意。而那时的阳光,还能够一直灿烂着,映亮许多年后一个后代子孙的梦境,并拉长了他无际的遐思。
我很喜欢《诗经·王风》中一首叫《黍离》的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哦,读着这首诗的时候,高粱就站在我面前,它的苗,它的茎,它的穗,向我诉说着它的喜它的忧它的乐它的求。不知道高粱为什么感情如此丰富,竟然打动了辛劳的先民专门以歌来吟之咏之。然而,高粱的情思往往不只是与天地相接,还与历史相通。高粱也有忧,那是因为高粱有求呀。高粱一生很低调,但仍希望看到一个个繁茂而响着歌的季节。从遥远的古代起,高粱就成了先民抒发盛衰之情的依托。高粱生长出来,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命所需,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沧桑。高粱只要一钻出地面,就很少有力量能够征服它。最高统治者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但他们杀不了高粱。高粱是土地最近的嫡亲,土地的血液和气息都是通过高粱纤细的根系和叶片来流通的,因此土地的生命力都集中地表现在高粱的身上。高粱养育生命,其实就是为了延续土地的生机。高粱是传递情思的媒质,它的存在是上苍的精心构思。土地呼吸的时候,睡眠的时候,工作的时候,都由高粱来提醒人们注意它变化的色彩。高粱的色彩是最鲜艳的,秋天到来的时候只有高粱最敏感,它的红色里透着质朴与纯美,也透着向往与美梦。等它的色彩染红了人的肌肤时,便被人类用智慧的语言来破译——健康。一个人远离土地和高粱,就体会不到什么是真正的健壮与安稳。
先人吟咏高粱,将它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似乎高粱也有哲人的思维与表现。满地的红高粱应该是最通俗的文字,但要看写在什么位置上。写在农村的沃野,表达的是喜庆与吉祥;如果写在都城的大殿旁,那必然是动荡与混乱的标志了。而写出高粱文字的多是人的行为,有时人的行为会代表上苍的意念。上苍能够左右的只有季节,春种秋收,无人能够更改;而在一个季节里做哪些具体的事,只有人自己能够去把握。高粱成熟了本来应该由人来收割,如果不收割,那么第二年就有新的一代按时令自由出生。自由出生就有自由的习性,籽粒在清风雨露的滋润下也开始变得粗野,它的方向渐渐远离安定与文明的净土。
看来,有约束的生命对人类才有补益,没有约束的生命会涂乱人类的思绪轨迹。高粱生长的方向与人类演进的方向非常一致,它们之间非常巧妙地运用了一种互文修辞。
记得小时候看到别人拿着金灿灿的玉米面干粮吃,就哭着跟母亲要。一向疼爱儿子的母亲哄我说:“吃高粱面最好,能长劲,高粱才最有劲。”哦,当时我不明白母亲这句话的含意,不知道高粱为什么就最有劲。看来理解高粱也需要阅历,需要生活体验,更需要知识。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中国电影首次获得的大奖,我想到的是他的电影名字起得好,“红高粱”本身就饱含着一种非凡超拔之气。不说别的,就那首《妹妹你大胆往前走》的歌,唱得真是粗犷剽悍豪放,引得汉子的脚步都能带出十级八级西北风来。我从此知道,汉子离不开高粱地的缘由了,而且那种情思已经融入地脉里,涌动为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然而,在富足的年代,高粱不过是一位高洁的隐士。高粱的智慧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及的,该出世的时候它才出世,然后适时隐退。它知道,世界是一个大舞台,谁也不是永远的主角。饥饿的岁月,高粱不能不出现,它要用火炬般的歌唱来鼓励所有消沉的生命,让他们看到大地上还有希望在燃烧。那些被人们宠惯了的小麦和玉米,最畏惧的就是旱神和涝神,只适宜在歌舞升平中享受着阿声与安逸。它们不屑于与高粱为伴,以为只有它们才是最高贵的种子。然而,高粱并不会完全隐退,它要积蓄着自己的锐气,始终在大自然面前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快乐的宴会桌里,人们能够看到新鲜的玉米与饱满的小麦、大豆的形象,而对于已经酿成美酒的高粱的形象却懒得忆起。人们甚至喝着高粱佳酿而想着另外一种植物,高粱从来不愿构筑人们心田里享乐与逍遥的帷帐。手拿红缨枪的勇士曾经倒在长满高粱的青纱帐里,高粱的气节曾经让一个时代感动得痛哭流涕,热血沸腾。而当枪声消失的时候,随之而来的便是悠悠的竹笛清音,还有划行在泛着灯光的小河里的画舫。
高粱的坚忍也是一般人不能比及的。它不仅有抵御自然灾害的力量,还有抵御世态炎凉的意志。热情与冷漠对它来说都是一阵阵清风,吹过去还能再吹过来,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它要看的,是天上的日月星辰和地上的雨雪霜露,有了这些它就有了生存的条件。高粱明白,只有生存的条件是必须珍惜的,不能错过,更不能荒弃,此外什么都不重要。我因此而感激高粱,一想起高粱,我就想起我的母亲,还有许许多多跟我母亲一样染着红高粱肤色的农民,想起他们在艰苦岁月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他们撑起太阳底下的一方天空,让大地永远沐浴着温暖的光辉。
但我要说,高粱的境界其实比人类崇高。高粱有一桩心思,就是要解决人类没有老师的问题。人类从来就是自以为师,没有把其他动物与植物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因此才遭受了许多莫名其妙的灾祸。高粱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它的神情就更加凝重了。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