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河远上白云边,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儿时读《凉州词》是在山清水绿的四川,但是,从父亲的讲解中,眼前总浮现出那漫漫黄土、骏马飞驰、泛起阵阵黄沙的古战场。那个和战争有关的地方,会有着怎样坎坷的路程?古丝绸之路的驼玲声,又将挥洒着它如何的繁茂与骄傲?带着这个疑问,今年的春天,我终于来到了古凉州——一个位于甘肃省叫武威的地方。
汽车在河西走廊上奔驰着,天辽阔得没有边际,天地之间融为一体,似乎随手可以摘到云朵。这里是古丝绸之路,高速公路遥远的两边,是祁连山连绵的风骨。在祁连山海拔
3000米以上的乌鞘岭上,雪山重重叠叠,没有尽头,所以,这里有着“六月飞雪、冻死牦牛”的神奇。作为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祁连山是跌宕起伏的,它的雪水饶过黄土,淙淙流淌,悄无声息地浸润着这片干燥的土地,也浸润了一个个远古的民族……
4000多年前,是月氏和匈奴民族生活的地方。它地处河西走廊最东端,北依腾格里大沙漠,南高北低。每当春天来临,祁连山雪水汇集成河,积聚为湖泊的时候,武威就成为苍茫黄土中一个水草丰盈的独立沙洲——它的外表是平静而柔顺的,一直恪守着它独特的内涵与深沉,然而,它一路走来的历史,却充满着硝烟与争夺,在无法掌握的命运里,闪耀着一代代的辉煌与寂寞,从容而端方。
这是一个和兵家有关的城市,从其古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就可以见证,据说,古墓的主人至今还没有确定,然而,从其出土的文物可看出,这是一个行伍出生的将军,武威是将军的摇篮,遥想汉代时期,匈奴屡屡进犯中原,从其高祖开始,历代帝王唯唯诺诺,靠着汉室公主柔弱的身体去抵挡千军万马,获得苟且的安生时,惟有一代枭雄汉武帝敢与之对抗,当年少气盛、雄姿英发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获得祁连山之战全胜时,汉武帝终于将目光聚集到了这片肥硕的土壤——这里是马的故乡,著名的汗血宝马就出自这里,而拥有宝马,也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为此,汉武帝曾多次袭击这片土地,几乎以千人的性命来换得善马一匹!当武威完全委身于汉朝大国的时候,汉武帝意气风发,亲设“河西四郡”,为了显示西汉王朝的军威和武功,“武威”一城从此扬名。
我原本是想踏着历史的足迹,在武威找寻当年战争的痕迹的,可惜,这里的宁静与祥和使我失望,在武威的外围,有着汉代长城的遗址,只是,它也风化成一个个弱不禁风的土堆,决没有当年“一夫驻守,万夫难敌”的气概!踏进武威市,是落日缓缓的黄昏,这个以农业为主业的城市,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干净而有条不紊,尽管地处荒凉之地,它却有着江南小城的景致,所以,一走进这个城市,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街道并不狭窄,也并不宽广,属于恰倒好处的那种,徜徉其间,不觉拥挤也不至于寂寞;街道两旁,是簇拥的鲜花,北方的花和南方的花很是不同,也许是阳光充足的缘故吧,花开得很大也很浓烈,绝没有南方花朵面带露水的小巧与楚楚可怜;街道两旁的树木十分繁盛,只要春天一到,武威就围绕在一片绿色之中,因为没有高层建筑,所以,整个城市有着牧歌似的原始与清远。在武威广场最显赫的地方,是著名的“马踏飞燕”雕塑——这个出自古汉墓的青铜器,因造型独特,想象丰富而得到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的提名,从此享誉全球,成为中国旅游城市的标志。
既是兵家争夺之地,其雷台古墓就应该带有一份战争的隐示吧?第二天一早,顶着骄阳烈日,我来到了位于武威市北郊的明代雷台与古汉墓。明雷台是一座高大的长方形人工夯筑的土台,也许是风水这方独好的缘故,尽管相隔上千年,汉墓和雷台都不约而同地选址在这里。只是,古墓隐藏地下,人们并不知晓,铜奔马就悄无声息地在古墓里上两千年——直到
9月,当地的农民在雷台下面挖战备地道的时候,才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暗藏的甬道,这个甬道分前后三段,左右墓室,完全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出土文物达
231件,古钱币两万多枚,其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由
99件铜车马武士俑组成的一支气势磅礴的军队,“马踏飞燕”位于其首,它重约
7.15公斤,马头左扬,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于一飞燕之上,飞燕展翅,有着马奔腾起来超赶飞燕的意境。
关于铜奔马的内涵,多年来众说纷纭,我想,其“天马行空”的寓意,在于显示王权高于一切吧!有考证说,墓地的主人姓张,为驻守边关的一个大将军,而两汉以前的河西走廊,生活着乌孙、月氏、匈奴,羌等少数民族,当时的大汉王朝要称霸西域,必须有自己最强健的宝马,而张氏大将军带着皇帝的谕旨驻守武威,其对马的膜拜,也是不辱使命,靠马的侵占与掠夺实现“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思想。
汉代的古墓很幽深,这个靠米浆和石头堆砌起来的长达几十米的地下室和着它头顶上的古雷台,居然抗击了二十世纪初
7.9级的大地震!作为武威市的古建筑,岁月似乎越是悠久,历经的沧桑与战乱越多,反使它更加的坚不可摧——这是古人对待建筑的严谨态度,尽管没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但是,其对王权的惧怕,对灾难与艰难的理解与接受,反让他们呈现出必恭必敬的认真与服从!在高高的雷台上,我极目远望,城市中还是有那么多满目创痍的房屋,他们面临拆迁,眼前的一切是多么害怕岁月的考验啊,似乎修建一切拆毁一切都很盲目甚至是急功近利的!
从古汉墓出来,也是中午时分,我在一个大排挡前停了下来,排挡的名字十分有趣,叫“三套车”,据说曾上过中央电视台。三套车其实是吃的三个内容,即茶水、面条以及凉拌牛羊肉——小吃店的老板只负责茶水,那是甘肃特制的“三炮台”茶,用菊花、红枣、苟亟和冰糖等作为原料,泡出之后呈艳红色,面食则是从隔壁的面馆端来,牛羊肉又从另一家清真饭店单送,价格一样,不收手续费。所谓三套车,其实就是一个店单一品种经营,但是,无论你走进那个店,都能三样齐全。问老板为什么要这样做,老板答曰——心只一念,佛家本意。
看来,历史上的武威在其硝烟弥漫的上空,同时也是佛光高照的。随着丝绸之路的打通,其外来文化也沿着河西走廊,从西向东,走向中原。隋唐时期,佛教昌盛,河西四郡也自然成为佛教文化中心。所以,墩煌、武威、张掖等,都寺庙林立,佛塔遍地。位于武威南郊外的大云寺,每当香客进寺,都有古刹钟声;而海藏寺的镇寺之宝是鸠摩罗斯舌头的舍利塔,高达
25米,耸立在城市中心,使每个从它身边走过的武威人,都被其震撼!也许是受佛学思想的影响吧,和其他城市相比,武威人显得恬淡自在,贪恋不多,这好比“三套车”的经营方式,心只一念,多则纷扰,来于尘土归于尘土,一草一物皆负担也。
吃过午餐,太阳突然躲进了云层里,这在海拔高的甘肃省实在难得,因为没有太阳,天气就凉爽许多,于是我去了步行街。武威的步行街没有上海南京路以及成都春熙路的繁华商业,其建筑也显得质朴简陋,然而,这却是一个文化品位很高的步行街,因为街道上几乎全是雕塑——用纯铜制作,雕塑都展现了当地的风俗、历史与文化。此刻,我的目光被一个女子深深吸引——那明显是唐朝装束的女子,却依偎在一个异域装束的男人身边,问当地人,他们说,那是和亲的公主,名叫弘化。
又是和亲!武威这个战争与和平交融的城市,从汉代以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在武威位于城市中心的文庙里,我看到了那一个个来自中原的公主——不过,时间也推移到了隋唐时期,弘化公主,贞观
18岁,嫁给了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为妻。她才貌双全,丽质美艳,在吐谷浑生活了
踏着弘化公主的足迹,是文成、金城公主,以及大唐故夫人李氏、武氏……
.中国的战争真是独特啊!当男人无法掌控局面,女子柔弱的身体,往往是他们最后的幻想与借口!这里绝没有为一个女子的美貌而打十年的“特洛伊”之战!在东方文化里,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女子可以买卖、占有、享乐,交换!久久踯躅在弘化公主的墓碑前,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当女人面对男人种下的仇恨时,是怎样的无奈与伤感?因为她们不得不舍弃一世的亲情,花费一生的精力,忍受着生离死别的痛苦,还要强咽欢笑,用一生的温情和耐心去消融仇视,解开死结,还带去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以其柔韧与坚持,协助丈夫的臣民励精图治,建设家园,演绎着中国最早的民族自治……想想,这是怎样凄艳美丽而又博大的人生啊!
7月之后,随着唐代弘化公主墓、武氏夫人墓等唐代墓的挖掘,长安皇室家族中公主女儿们的故事就这样渐渐浮出水面了!我无从知道武威这块土地下,还埋藏着多少唐朝女人们的故事。但是我相信,在隋唐之后,面对历史的休闲话题中,武威就多了一种阴柔之气,一代代大唐公主的来临,使这充满战火硝烟的城市终于暗香浮动,有着中原的精髓与灵气了!
离开武威是第二天上午,我还来不及细细咀嚼这个城市的生动细节,就不得不和它挥手别离。这个春风不度的地方,却以它的魅力沐浴在一代代的春天里。我只是它的一个匆匆过客,即使简单的一瞥,都留下它惊鸿的身影,作为我一生的久久的回味……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nri4VJr3GUqg7Cqja8rrgA,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