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鸮(学名:Bubo scandiaca)是鸱鸮科的一种大型猫头鹰。
雪鸮分布于加拿大、中国、法罗群岛、芬兰、格陵兰、冰岛、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挪威、俄罗斯联邦、瑞典、英国、美国。
雪鸮是国家的保护动物,198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也是一种非常凶猛的猛禽,而野生雪鸮目前发现最长寿的只有9岁。大多数猫头鹰都是夜行侠,而雪鸮则是极少数日间活动捕食的猫头鹰。
雪鸮是一种生活在北极的鸟类,它们的生存地带基本围绕北极圈冻土带以及圈内不被冰雪完全覆盖的群岛。
雪鸮迁徙:冬候鸟,冬季游荡到欧洲、北美洲、亚洲中部、朝鲜、日本和中国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此时雌鸟会定居一处并划分地盘,而且会保卫领地,阻止外来者入侵,直到春天它们才会离开此地向北迁徙。
雪鸮是一种体形较大的鸮类,体长约为50-71厘米,雌性平均体长为66厘米,雄性平均体长为59厘米,雄性体型明显小于雌性雪鸮的羽毛非常浓密,这些浓密的羽毛使它们能在气温零下50℃的环境下还能保持38-40℃的体温。
雪鸮它是一种几乎完全在白天活动和觅食的鸮类,因为北极一带的夏季一天24小时都是白昼。但到了冬季,一天24小时又全都是漫漫长夜,只好往南游荡。
雪鸮是独居、划定地盘的鸟类,在食物充足的年份里,1平方公里中平均只会有两对雪鸮,而在食物匮乏的年份里则会更少。
雪鸮常会将猎物整个吞下,18-24小时后将不能消化的部分变成唾余吐出。它们常在固定的地点吐出唾余,唾余数量较多,通过分析唾余中的残骸可以准确地了解它们的食性。
雪鸮终身为一夫一妻制,不过当食物极度充足时也可能有一夫多妻制的情况。但并不是所有夫妻历尽千辛都能顺利带大一整窝孩子。
在北极和西伯利亚繁殖,越冬时可见于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十分罕见。雪鸮的繁殖期通常为5-9月,一般2月或3月开始迁徙,在4月底至5月初到达繁殖地点,繁殖伴侣是在越冬过程中或到达繁殖地点后形成。在迁徙过程中,雪鸮会成对或结成小型集群行动,这时在几百平方米的范围内最多可以见到20只左右的雪鸮。
2019年11月未拍摄于呼伦贝尔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