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VV,淺说“一”的妙趣

听雨

淺说“一”的妙趣

2020-05-25 阅读 3736
听雨
”一”是大家熟悉数字,连稚童都知道,而对“一”中妙趣也许注意的就不多了。

最早与伏羲氏有关,伏羲氏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渐渐升起,又缓缓落下,那时没有文字,就用树枝在地上划了一横,表示太阳运行的轨迹,而这一划却划出了人文始祖对天体运行最初的发现,有了 “ 一字开天”之说。

后人把这种往而复始、阴阳互变的天象称为太极,把日出日落当作两仪,把太阳投射到大地上的四段时间点称为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于是一部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为精髓、最具智慧的《周易》诞生了。
听雨
老子是世界十大思想家、哲学家之一,而他的大道种子是植根在《周易》沃土之上的。《道德经》化象为道,独树一帜,开创了古典哲学之先河。

在老子看来,天地始初就有了道,“ 道 ”是唯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一”是指天地之初的混沌之象,按照老子逻辑,有了混沌之象,便有了阴阳之气,有了阴阳之气,便产生了天地之间新的和气,有了新的和气,便滋生了万物。

老子的天体论与伏羲氏“ 一字开天”,异曲同工,均以自然为客体而非上帝,体现了老子哲学思想中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与其它宗教学说有明显不同。
听雨
老子的道与“ 一 ”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 “ 一 ”,即道也,是万物的起源,足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 “一” 在中华文化的演变中也独具魅力。一字当头,在其后加一个数、两个数、三个数,随着量的不断增加,出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比如,折断一双筷子很容易,折断十双筷子是不可能的,说明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团结就是力量。

再比如,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努力和拼搏,厚积薄发,也不可能有一鸣惊人的效果。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看一看带“一”的成语,体会“一”中妙趣。
听雨
“ 一字之师 ”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据说,晚唐著名诗人郑谷住在袁州,齐己和尚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往拜见。

在《早梅》诗中写道: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后笑笑说:“数枝不能体现出早意,不如一枝好。”

齐己欣然接受,整理三衣,恭拜郑谷,从此,郑谷便有了“一字之师”的雅号。
听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 一” 的看法是有分歧的,有人把它当最小的数字,被忽视,有人相反,把它当最大数字,不敢有丝毫怠慢。理解不同,重视程度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譬如,孩子上小学,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要施加过多压力,放松管理,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除正常上课外,还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对此我不想多加评论,但我要强调的是家庭教育。

孩子学习行为需要正确地引导,耐心地教育,适当地约束,家长应当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人生道路漫长,但必须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好第一步很重要。
听雨
从“一字开天”,到“ 一 ”的妙趣,凝聚了古人智慧。“ 一 ”字内涵丰富,包蕴万象,读懂了、悟透了,受益匪浅,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字有如此魅力。

为什么?因为有五千年中华文明 泽润。在当代,有些人看不上这种文明,在东西方文明撞击中成了俘虏,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这是数典忘祖。

一个人忘了根本,不知从哪来,到哪去,不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为炎黄子孙所不齿。
听雨
原创/听雨
图片/网络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1902
40
0
194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听雨

读千卷书,走万里路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