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天寿山南麓,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陵区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 明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这次游览了主要景点神道,定陵和长陵。
神道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象生,龙凤门等组成。 石牌坊,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石制牌坊,全部是仿木结构,共五间六柱十一楼。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 明长陵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陵园规模宏大,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明长陵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明长陵是朱棣皇帝在营建北京皇宫的同时,选择的陵址,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地面上建筑至宣德二年(1427年)3月基本完工。 明长陵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1]配殿、明楼、宝顶俱存。[2]明长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殿面阔九间(66.56米),进深五间(29.12米),象征着皇帝“九五”之位。 明长陵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1961年,明十三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003年,明长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4]2011年5月,被列为第六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