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
杨万里 (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绍兴年间进士,在朝中做过秘书监等官,由于刚直敢言,被贬做一些地方官。其中在永州零陵做县丞时结识了抗金名将张浚,思想上受到极大影响。绍熙元年(1190年)辞官回家,对韩佗胄(tuózhou)弄权十分忧愤,后成疾而死。他和龙袤(贸Mào)、范成大、陆游并称四大家。他的诗被称为“诚斋体”,最大的特点是新鲜活泼,轻巧俏皮,善于捕捉瞬息流动的事物景色,赋予新意,十分惹人喜爱。
【注释】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眼:泉水的出口。细流:细小的流水。惜:爱惜,珍惜。
这句诗的意思是:无声的泉水形成一道细流,缓缓注入小池,泉眼好象在爱惜它们。
“树荫照水爱晴霁”树荫:树的影子。照水:倒映在水里。晴柔:晴天柔和美好的风光。
这句诗的意思是:树荫映照在池水中,展现其绰约风姿;因此它爱晴和天气里池水的无限清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荷:初春的荷叶。尖尖角;新出水的荷叶,只露出还没有展开的嫩叶尖端。“尖尖”、迭用。言很小。
这句诗的意思是:新出水的小荷叶,露出了极小的还没有展开嫩叶的尖端。
“早有蜻蜒立上头”早有:早已有。立:落。
这句诗的意思是:蜻蜓早已在水面上等待着,尖尖角一露出水面,就落在它的头上。
【译文】
清泉无声无息地从泉眼细细地流,泉眼好象很珍惜它们不肯多放手。树的荫影映照在平静的池水中,仿佛爱恋晴天池水的无限清柔。池中的新荷刚刚露出尖尖的叶芽,蜻蜓已悄然地停立在它的尖顶头。
【简析】
诗题《小池》,写的是小池周围的景物。这里有泉眼,树荫、阳光、刚露出水面的小荷,还有一个小小的蜻蜓。这些东西,初夏江南,处处可见。但在诗人笔下,经过一番巧妙安排,便构成了富于诗情画意的境界,显出独特的意趣,成为写景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小诗之所以获得这样的艺术成就。关键在诗人善于表现物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赋予它们以感情,形成妙趣横生的意境。
第一句,“泉眼无声借惜流”,泉水在无声地流淌。形成一道细流,缓缓注入小池。时序已是初夏。泉眼水量减少。这原是最常见的景象,但诗人用了一个“借”字。便把自然景物写得具有丰富情感。仿佛这不是自然界的常理,以将这不用自然岸的荒诞,而是另有一番感情因素起作用。
第二句“树荫照水爱情柔”。写树荫与池水的关系。树荫借阳光照射,倒映在池水中,同样是自然物态,但诗人用“爱”字一点,顿生无穷情趣,仿佛树荫靠泉水作梳妆的明镜,才能展现它的多彩风姿,而此它爱造晴和天气里池水的无限温柔:池水也由于绿树到影而倍增风采,因此它也爱绿树的婆娑倩影,在诗人的笔下,池水和树荫竟象一对依依难舍的情侣,它们时刻形影不离。
第三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描写小荷叶未展开的形态。“尖尖”迭用,流露出诗人无限爱抚的心情。一个“露”字,写出了荷叶出水的神态,仿佛刚刚从水下长出来。
第四句“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个“早”字,活画出顽皮的蜻蜓早已在水面上等待着的神态。只待那“尖尖角”露出水面,就落到它头上,不肯离开,这份情趣,该是多么赏心悦目。
这首诗“泉”而言“眼”,“流”而言”细”,自是非常之小。荷是“小荷”,叶片是“尖尖角",也透着小,当然也是小小的,再加上画龙点运晴的诗题,也有一个“小”字。使全诗小巧玲珑,别有意趣。作者摄取小者入诗,正欲借此构成怃媚动人的意象,表现他轻快喜悦的心情。唤起读者的爱抚之情。